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唐朝 >> 详情

《大唐三藏聖教序》作者 - 武則天

朝代:唐朝 | 时间:2024-06-02 | 阅读:8377次
历史人物 ► 玄奘

《大唐三藏聖教序》是唐代著名的一篇序文,其作者為武則天。以下是一篇超過1000字的文章,介紹這篇序文的概況:

《大唐三藏聖教序》作者 - 武則天

《大唐三藏聖教序》是武則天在大足元年(695年)所撰寫的一篇序文,描述了玄奘三藏從印度取經回中國的歷程,以及其所翻譯的佛經如何在唐代流行。

這篇序文生動地描述了玄奘三藏的求法取經之路。玄奘三藏於626年出發前往印度取經,經歷了17年的艱辛旅程,先後到訪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終在645年返回長安,攜回了657部佛經、150尊佛像和來自各國的禮品。這些珍貴的佛教典籍和文物極大地豐富了當時的佛教藏經。

在《大唐三藏聖教序》中,武則天高度讚揚了玄奘三藏的求法之行,稱讚他「披荊斬棘,辛勤奔走,歷盡艱難,克服重重障礙,乃得如此豐碩之收穫」。她生動地描述了玄奘三藏歷經千辛萬苦於大漠、崇山峻嶺間穿行,最終回到中國的情景,令人動容。

序文中還詳細介紹了玄奘所譯的佛經的內容和價值。玄奘從印度取回的佛經涵蓋了佛教的各個重要經典,如《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成唯識論》等,這些經典都是佛教教義的精粹。武則天高度讚賞這些經典的內容,稱它們是「佛法之淵海,聖教之大宗」,為人類的精神生活提供了寶貴的資源。

此外,《大唐三藏聖教序》還披露了當時社會對佛教的熱烈追捧。武則天指出,自玄奘三藏將佛經譯成漢語後,「天下英俊士夫無不瞻仰, 爭趨講習,咸欲通曉其旨」。可見佛教在唐代已經深入人心,成為士大夫乃至廣大民眾的信仰和精神寄託。

總的來說,《大唐三藏聖教序》不僅是一篇生動描述玄奘三藏取經經歷的序文,也反映了唐代佛教的影響力之大。武則天高度贊揚玄奘三藏的貢獻,充分體現了她對佛教事業的支持和重視。這篇序文堪稱唐代佛教史上的一件經典之作。

文章标签:

上一篇:隋朝宰相房玄龄 | 下一篇:黄巢起义失利毁国

安禄山叛乱祸国

唐朝安禄山

安禄山叛乱是唐玄宗天宝年间(755—763年)爆发的重大军事叛乱,史称"安史之乱"。这场叛乱对唐朝乃至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可从以下多个维度展开分

白居易琵琶行诗

唐朝白居易

《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是其在元和十一年(816年)贬官江州司马时期的代表作之一。以下从创作背景、内容解析、艺术特色、历

唐德宗奉天之难

唐朝唐德宗

唐德宗奉天之难是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因泾原兵变引发的政治危机,导致德宗仓皇出逃奉天(今陕西乾县),成为中唐政局的重要转折点。以下从背景、过

贞观之治开盛世

唐朝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627-649年)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开创的治世典范,以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和军事强盛著称,为盛唐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的治国方略

玄奘西行取经弘法

唐朝玄奘

玄奘西行取经弘法是中国佛教史和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事件,其历史背景、行程细节及影响均具有深远意义。以下依据《大唐西域记》及《大慈恩寺三藏法

玄奘西行取经路

唐朝玄奘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佛学家、翻译家,是中国佛教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因深感当时汉传佛经的不足,决心西行求法,前往天竺(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