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后的宫廷政治
朝代:汉朝 | 时间:2025-08-15 | 阅读:2386次历史人物 ► 吕雉
吕雉(即吕后)作为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及汉惠帝刘盈的生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实际掌控朝政的女性统治者,其宫廷政治手段既有铁腕镇压的一面,也有维护政权稳定的务实考量。以下是吕后执政期间的主要政治举措及其影响:
1. 诛杀功臣,巩固吕氏权力
刘邦去世后,吕后迅速清除潜在威胁。她以谋反罪名处死韩信(虽刘邦曾承诺“见天不杀、见地不杀”,仍被诱杀于长乐宫),并残忍迫害彭越(剁为肉酱分赐诸侯)。对同为开国功臣的萧何、张良等,则采取拉拢或架空策略,确保朝堂依附吕氏。
2. 废除刘氏诸侯,分封吕姓王
吕后违背刘邦“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的白马之盟,先后封吕台、吕产、吕禄等十余人为王侯,将吕氏家族势力嵌入军事与行政核心。例如,吕产任相国掌控南军,吕禄统领北军,形成对长安的绝对控制。
3. 操纵继承制度,立少帝摄政
汉惠帝早逝后,吕后先后立刘恭、刘弘为帝(史称前少帝、后少帝),实则自行决断朝政。她将惠帝子嗣(或传闻中的养子)作为傀儡,并诛杀刘氏皇子以杜绝叛乱,如赵王刘友被幽禁饿死,刘恢被迫自杀。
4. 经济与民生政策的两面性
在打压政敌的同时,吕后延续汉初“与民休息”政策:降低田租至“十五税一”,放宽商贾限制,废除秦代苛法中的“挟书律”。这些措施客观上稳定了社会经济,为文景之治奠定基础。
5. 死后政变与历史评价
吕后去世后,周勃、陈平联合刘姓诸侯发动政变,诛灭吕氏全族,迎立代王刘恒(汉文帝)。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其列入“本纪”,承认其实际统治地位,但后世对其评价分化:一方面批评其残暴擅权,另一方面认可其政治能力与治国成效。
吕后的统治体现了早期汉帝国权力结构的脆弱性。她通过族权与皇权捆绑的方式维持稳定,却也暴露了外戚干政的隐患,成为汉代中后期外戚专权的先例。其政策中的实用主义色彩,反映出女性统治者在大一统政权中的特殊应对策略。
文章标签:
上一篇:秦始皇水利建设之功过 | 下一篇:三足鼎立局势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