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三国 >> 详情

董卓废帝立陈留

朝代:三国 | 时间:2025-05-23 | 阅读:581次
历史人物 ► 董卓

董卓废帝立陈留王是东汉末年重要的政治事件,发生于公元189年。以下是基于史料的具体分析:

董卓废帝立陈留

1. 事件背景

- 汉灵帝驾崩后,外戚何进与宦官集团矛盾激化。何进召董卓进京诛杀宦官,但事未成反被宦官所杀。董卓率西凉军入洛阳后,凭借武力掌控朝政。

- 少帝刘辩(时年14岁)继位不满半年,因何太后势力尚存,对董卓专权形成掣肘。董卓以"天灾屡现,帝王失德"为由策划废立。

2. 废立过程

- 公元189年九月甲戌日,董卓在崇德前殿召集群臣,逼迫何太后下诏废少帝为弘农王,改立9岁的陈留王刘协(即汉献帝)。

- 《后汉书》载董卓当庭宣称:"天子暗弱,不足以奉宗庙",并持剑威胁大臣。太傅袁隗亲自解下少帝玺绶,侍御史搅动玺印封泥,象征政权更迭。

- 被废的刘辩次年即遭董卓毒杀,其母何太后亦被逼自尽。

3. 深层动机

- 董卓选择刘协因其年幼更易操控,且刘协由董太后(董卓远亲)抚养,可伪托"董氏外戚"身份强化合法性。

- 此举同时打击了袁绍袁术等关联何氏的外戚势力,引发关东诸侯讨董。

4. 政治影响

- 废立事件使董卓彻底掌控中枢,但激化了与士族矛盾。蔡邕等学者虽被征召,但多数士人如卢植公开反对。

- 地方州郡以此为由组建反董联盟,推动东汉实质分裂。袁绍在渤海、曹操在陈留相继起兵。

- 秦汉以来"天命可改"的权臣模式重现,为后续曹魏代汉埋下伏笔。

5. 补充细节

- 刘协被立时尚未改元,直至初平元年(190年)才正式启用新年号,其间存在数月"无年号真空期"。

- 东汉太史令曾记录废帝当日"白虹贯日",被视作凶兆,《三国志》裴注引《献帝春秋》特意记载此事。

这一事件标志着东汉中央权威的崩溃,开启了群雄割据的时代。董卓的暴力手段虽短期奏效,但引发的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败亡。

文章标签:

上一篇:司马迁著史记千秋 | 下一篇:晋武帝开创太康

刘备三顾茅庐请贤

三国刘备

刘备“三顾茅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求贤典故,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及《三国演义》的艺术加工。据正史记载,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屯驻新

孟获七擒终归心

三国孟获

"孟获七擒终归心"这一典故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引《汉晋春秋》,是诸葛亮南征平定南中叛乱的关键事件。从历史学角度分析,这一事件体现了蜀

曹仁死守樊城记

三国曹仁

曹仁死守樊城记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发动北伐,兵锋直指曹魏战略重镇樊城(今湖北襄阳樊城区)。此战中,曹仁作为曹魏方面主将,以劣势兵力死守

韩当老将战江东

三国韩当

韩当是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字义公,幽州辽西郡令支县人(今河北迁安一带)。他早年随孙坚起兵征战,历仕孙策、孙权两代,是东吴政权的重要开国将领之一

吕布刺董卓长安乱

汉朝董卓

吕布刺杀董卓及长安之乱是东汉末年政局动荡的重要事件,其背景、过程及影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历史背景1. 董卓专权 董卓于189年趁外戚与

董卓废立汉少帝

三国董卓

董卓废立汉少帝是东汉末年重要的政治事件,直接导致中央权威崩溃和军阀割据的开端。以下从背景、过程、影响三方面详细分析:一、历史背景1. 外戚宦官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