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唐朝 >> 详情

南诏归附册封滇王

朝代:唐朝 | 时间:2025-06-09 | 阅读:4588次
历史人物 ► 唐朝

南诏归附与唐朝册封"滇王"是古代云南地方政权与中原王朝关系的重要历史事件,其发展过程和内涵可从以下多方面展开:

南诏归附册封滇王

一、南诏政权的发展背景

1. 南诏兴起于7世纪后期,最初是洱海地区的六诏之一。在唐朝支持下,蒙舍诏(南诏)首领皮逻阁于738年统一六诏,建立南诏政权。唐朝册封其为"云南王",赐名蒙归义,标志着羁縻统治关系的确立。

二、天宝战争后的关系转变

1. 750年南诏王阁罗凤因与唐朝边吏矛盾激化,转而依附吐蕃,被册封为"赞普钟"(吐蕃王弟)。此后南诏与唐对峙近40年,期间发动天宝战争(751、754年)大败唐军。

2. 794年异牟寻继位后,在唐使韦皋斡旋下重新归附,史称"贞元会盟"。唐朝对其册封体系出现重要变化:除传统"南诏王"封号外,《新唐书》特别记载"赐'滇王'印",这是汉晋时期滇国封号的象征性复兴。

三、双重封号的政治含义

1. "云南王"体现唐朝对实际统治区域的承认,属实封性质;"滇王"则具有追溯古滇国法统的象征意义,反映唐朝对南诏历史地位的怀柔政策。

2. 南诏同时保留吐蕃所赐"日东王"称号,形成"一国三印"的独特政治现象,体现其周旋于唐蕃之间的策略。

四、后续影响与历史定位

1. 9世纪后期南诏与唐再起冲突,但"滇王"封号成为后世大理国统治者效仿的先例。元朝平定云南后,仍沿用"滇王"称号封授当地首领。

2. 考古发现证实南诏时期确有"滇王"金印存在,其形制融合汉文化与本地特色,印证了《南诏德化碑》中"绍开祖业,宏覃王献"的记载。

这一事件体现了中原王朝对西南边疆的经略智慧,也反映了南诏政权借助历史符号构建合法性的政治策略,为理解古代中国"多元一体"民族关系格局提供了典型个案。

文章标签:滇王

上一篇:宇文恺设计都城 | 下一篇:五代十国时期的著名将领郭威传奇

史思明覆灭记

唐朝史思明

史思明是唐朝安史之乱的重要叛军首领之一,其覆灭过程与安史之乱的全局密切相关。以下是其覆灭的主要经过及相关历史背景: 1. 史思明崛起与叛乱史思明原

唐代茶道影响东亚

唐朝白居易

唐代茶道对东亚的影响体现在文化交流、制度传播和精神内涵等多个层面,成为东亚文化圈形成的重要纽带。 首先,唐朝作为中国茶文化的鼎盛时期,通过遣唐

孟浩然隐居鹿门

唐朝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盛唐著名山水田园诗人,终身未仕,长期隐居于襄阳鹿门山,其隐居经历与诗歌创作深刻体现了唐代隐逸文化的特点,并与当时社会政治环

武则天称帝建周朝

唐朝武则天

武则天称帝建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性称帝事件,具有深刻的政治和社会意义。以下是按照史实对这一事件的详细分析: 1. 政治背景与权力积累 武则

唐朝与波斯交往记

唐朝唐朝

唐朝与波斯的交往是古代丝绸之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篇章,双方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互动,展现了跨区域文明的深度交融。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

唐朝服饰文化的演变与特点

唐朝唐朝

唐朝服饰文化的演变与特点反映了这一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民族融合的深入以及审美风尚的变化。其发展可分初唐、盛唐、中晚唐三个阶段,各阶段服饰既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