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艾偷渡阴平灭蜀汉
朝代:三国 | 时间:2025-07-08 | 阅读:9965次历史人物 ► 邓艾
邓艾偷渡阴平灭蜀汉是三国后期决定性的战略事件。景元四年(263年),魏国发动灭蜀之战,邓艾与钟会分兵进攻。钟会主力被姜维阻于剑阁,战局陷入僵持。邓艾审时度势,提出"从阴平由邪径经汉德阳亭趣涪,出剑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余里"的方案。
具体实施过程极具军事冒险性:邓艾亲率精兵万人,凿山通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士兵裹毡滚下摩天岭,穿越马阁山险道时曾三坠三登。魏军沿途"粮运将匮,频於危殆",最终江油关。守将马邈不战而降,邓艾继而击溃诸葛瞻于绵竹。这一系列行动直插蜀汉腹地,迫使刘禅出降。
此战体现多重军事价值:
1. 战略层面开创了中国古代山地迂回作战的经典范例
2. 战术上展示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特种作战思想
3. 心理战方面,蜀汉万没料到魏军能穿越"七百余里无人之地"
历史细节值得注意:原计划中邓艾部队应配合钟会行动,但其随机应变更具决定性。诸葛瞻若采纳黄崇据险固守的建议,或许能拖延战局。刘禅投降时成都尚有三万守军,姜维主力也未受重创,反映蜀汉政权内部已丧失斗志。
此战的深远影响在于:标志着"诸葛亮-姜维"北伐战略体系的彻底失败,也暴露了蜀汉在阴平方向的防御漏洞。唐人胡曾有诗云:"仍留一箭定天山,阴平不敢牧征鞍",足见此次行军对后世军事思想的影响。
文章标签:邓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