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汉朝 >> 详情

董卓废立汉帝

朝代:汉朝 | 时间:2025-05-16 | 阅读:5255次
历史人物 ► 董卓

董卓废立汉帝是东汉末年重要的政治事件,标志着中央权威的彻底崩溃和地方军阀干政的开端。以下是基于《后汉书》《三国志》等史料的详细分析:

董卓废立汉帝

一、历史背景

1. 外戚宦官之争:汉灵帝时期,外戚何进与十常侍矛盾激化。189年灵帝驾崩后,何进拥立刘辩(少帝),诛杀蹇硕,但未能彻底清除宦官势力。

2. 董卓进京契机:何进为诛宦官,密召并州牧董卓率军入京。宦官张让等先发制人杀死何进,袁绍等人又尽诛宦官,造成权力真空。

二、废立过程

1. 军事威慑:董卓率三千精锐抵洛阳后,通过虚张声势(令部队夜间潜出、白日擂鼓入城)制造大军压境假象,震慑朝臣。

2. 控制禁军:收编何进旧部(包括吕布杀丁原后带来的并州军),掌握洛阳军权。

3. 政治操作:

- 以"天子暗弱"为由,在朝会上提出废立,遭卢植等人反对后以武力胁迫

- 189年九月甲戌日,废少帝刘辩为弘农王,改立陈留王刘协(汉献帝)

- 次年毒杀刘辩及何太后,消除政治隐患

三、深层原因

1. 合法性构建:董卓选择9岁的刘协,因其为董太后(灵帝之母)抚养,与董卓同姓,可制造"辅佐同宗"的舆论。

2. 权力重组:通过废立清洗反对派,任命周毖、伍琼等名士装点门面,实际提拔亲信掌控要职。

3. 经济基础:指使吕布挖掘东汉皇陵及百官墓冢,获取军资。

四、后续影响

1. 关东联军讨董:190年袁绍等十八路诸侯以"匡扶汉室"为名起兵,董卓焚毁洛阳迁都长安

2. 制度破坏:开创武将废立皇帝先例,导致后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等行为。

3. 社会动荡:迁都过程中"驱民数百万口",造成"白骨盈野,千里无烟"的惨状(《后汉书·董卓传》)。

延伸知识

董卓执政期间恢复部分党人名誉,试图争取士族支持,但因其残暴最终失败。

蔡邕等学者曾短暂为董卓效力,反映部分士人对朝廷重建的期待。

考古发现显示,洛阳城遗址存在大量焚烧痕迹,与史书记载的"火三日不绝"相符。

这一事件本质是豪强军阀对皇权的彻底僭越,其后续引发的军阀混战直接导致三国格局的形成。董卓虽很快败亡(192年被吕布所杀),但汉室权威已不可逆转地衰落。

文章标签:

上一篇:秦末农民战争 | 下一篇:周瑜火烧赤壁

昭宣中兴显

汉朝黄霸

昭宣中兴是指西汉昭帝(刘弗陵)和宣帝(刘询)统治时期(约公元前87年—前49年)出现的政治稳定、经济复苏、社会发展的治世局面。这一时期延续了汉武帝

李广难封将军志

汉朝李广

“李广难封”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著名典故,源自西汉名将李广的悲剧性人生经历。李广一生战功卓著,却始终未能封侯,最终以自刎结束生命,这一现象

张衡造地动仪

汉朝张衡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东汉杰出的科学家、文学家,以发明候风地动仪闻名于世。据《后汉书·张衡传》记载,地动仪研制于阳嘉元年(132年),是世界

汉朝才女蔡文姬的故事

汉朝蔡文姬

蔡文姬(约177年-约249年),名琰,字文姬,又字昭姬,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女性文学家、音乐家和思想家。她的父亲蔡邕是当时著名

董卓专权废少帝

三国董卓

董卓专权废少帝是东汉末年政权更迭的关键事件,发生于公元189年。以下从背景、过程、影响等方面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1. 外戚与宦官斗争激化:汉灵帝死

袁绍聚兵讨董卓

三国董卓

袁绍聚兵讨董卓是东汉末年关东诸侯联合反抗董卓专权的重要历史事件,发生于公元190年(初平元年),标志着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和地方割据势力的崛起。以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