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春秋战国 >> 详情

白起鄢郢之战破楚

朝代:春秋战国 | 时间:2025-06-28 | 阅读:1636次
历史人物 ► 白起

白起鄢郢之战是战国末期秦将白起率军攻破楚国都城鄢、郢的重大战役(公元前279—前278年),此战彻底摧毁楚国核心统治区,标志着楚国从强国沦为二流国家。

白起鄢郢之战破楚

战役背景

1. 秦楚争霸态势

- 楚国虽在战国中期被秦张仪“诈楚”削弱(公元前312年丹阳、蓝田之战),但仍保有江汉平原富庶之地。秦昭襄王时期(前306—前251年在位),采用魏冉远交近攻”战略,决定先打击楚国。

- 前280年,秦已攻占楚黔中郡(今湖南西部),切断楚与巴蜀联系;同时秦国通过“和氏璧外交”稳住赵国,避免两线作战。

2. 楚国内部危机

- 楚顷襄王(前298—前263年在位)昏庸,排斥屈原等主战派,令尹子兰等人贪腐,军备松弛。楚都郢(今湖北江陵纪南城)虽城高池深,但防御体系多年未更新。

战役过程

1. 第一阶段:汉水迂回(前279年)

- 白起放弃从武关正面进攻,率数万秦军沿汉水东进,秘密迂回至楚国腹地。途中焚烧船只、毁桥梁,实施“置之死地而后生”战术。

- 秦军攻陷邓(今湖北襄阳北)、鄢(今宜城南),其中鄢城之战采用水攻:掘开西山长谷水灌城,淹死军民数十万(《水经注·沔水》载此役“水溃城东北角,百姓随水流”)。

2. 第二阶段:郢都陷落(前278年)

- 白起乘胜南下,楚军主力在夷陵(今宜昌)仓促阻击被击溃。秦军攻破郢都,火烧楚王宗庙(屈原《哀郢》“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即反映此惨状)。

- 楚顷襄王东逃至陈(今河南淮阳),后迁都寿春(今安徽寿县)。秦设立南郡,控制江汉平原。

军事战略分析

1. 白起战术特点

- 心理战:散布谣言加剧楚国内部分裂,使部分贵族不战而降。

- 机动战:轻装部队日行百里,避开楚国要塞直插核心。

- 环境战:利用汉水水系运输补给,同时以水攻破鄢城。

2. 楚国失败根源

- 地理防御依赖传统巫山-汉水防线,未预料秦军从汉水中游突破。

- 优势丧失:楚国长期依赖长江水师,但秦军通过陆路使其无法发挥作用。

历史影响

1. 楚国衰落:丧失江汉粮仓和铜矿(湖北大冶铜绿山),经济崩溃。虽后期有项燕短暂振作(前223年灭国前),但再无力抗秦。

2. 秦国崛起:获得南郡后,巴蜀-江汉连成一体,为后来王翦灭楚(前223年)奠定基础。考古发现云梦睡虎地秦简证明,秦在此迅速建立有效统治。

3. 文化冲击:楚文化中心东移,江淮成为新的楚文化圈。秦将楚地编入郡县,加速了华夏共同体形成。

此役与长平之战(前260年)并称白起两大“歼灭战”,体现战国战争从争霸转向灭国的本质变化。司马迁评“白起拔郢,北坑赵括,南禽楚王,攻城略地不可胜计”(《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足见其战略价值。

文章标签:

上一篇:周公摄政辅成王 | 下一篇:白起后人秦将传奇

春秋名将孙武的智慧

春秋战国孙武

春秋时期的孙武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被尊为“兵圣”,其著作《孙子兵法》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军事理论经典,更对后世军事思想、政治策

范蠡与西施:春秋战国商人与美人传奇

春秋战国战国

范蠡与西施的故事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具传奇色彩的政治与爱情交织的案例,其历史真实性与文学演绎长期备受争议。现结合《史记》《越绝书》等史料与考古发

诸子百家争鸣战国思想领袖探究

春秋战国战国

诸子百家争鸣是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现象,这一时期诸侯割据、社会剧变,催生了大批思想家提出不同学说以应对时代问

战国策士集团代表人物研究及影响分析

春秋战国战国

《战国策士集团代表人物研究及影响分析》战国时期(前475—前221年),策士集团作为新兴政治力量崛起,以纵横捭阖之术活跃于诸侯争霸舞台。其代表人物及

战国名将白起:秦军战神横扫六国

春秋战国白起

战国名将白起是秦国军事史上的传奇人物,其军事才能与战绩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堪称空前绝后。作为秦昭襄王时期的核心统帅,白起通过一系列经典战役为秦

战国名将白起之战略人生

春秋战国白起

战国名将白起之战略人生 白起(?—公元前257年),战国时期秦国名将,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军事统帅之一。他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冷酷果断的作战风格著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