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西周 >> 详情

周共王密康公祸

朝代:西周 | 时间:2025-06-18 | 阅读:8882次
历史人物 ► 甲骨文

周共王时期密康公之祸是西周中期的一起重要政治事件,反映了周王室与诸侯之间的权力博弈。该事件记载于《史记·周本纪》和《国语·周语》,其核心内容如下:

周共王密康公祸

1. 事件背景

周共王(前922-前900年在位)是西周第六代君主,其时周王室权威已出现衰落迹象。密康公(或称密须公)为密国(今甘肃灵台一带)国君,密国是周初分封的姞姓诸侯,承担着抵御西戎的职责。

2. 事件经过

据《国语》记载,密康公陪同周共王游历泾水时,有三名女子私自投奔密康公。其母劝谏他应将女子献给周共王,否则"小丑备物,终必亡",但密康公拒不听劝。周共王得知后,以"私纳王女"为罪名,一年后出兵灭密国,密康公。

3. 政治深意

礼法挑战:诸侯私纳可能属于周王的女子(或贵族女子),违背了宗法等级制度。《周礼》规定"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密康公的行为被视为僭越。

杀鸡儆猴:周共王借此震慑诸侯,强化王室权威。密国地处西部边疆,灭密也有巩固边防的考量。

母权余韵:密康公母亲劝谏的记载,反映了西周贵族女性仍保有政治话语权。

4. 考古佐证

陕西岐山出土的西周中期青铜器铭文中,有"王灭密"的零星记载,与文献可相互印证。灵台白草坡西周墓群可能是密国贵族墓地,其中M1墓出土的"密"字铭文铜器,证实了密国的存在。

5. 后续影响

密国灭亡后,其地可能被并入周王室直辖。此事成为西周中期王室打压诸侯的典型案例,但未能从根本上阻止诸侯势力的扩张,宣王时期再度出现诸侯不朝的局面。

延伸知识

密国在商代已存在,甲骨文中有"密"地记载,周人灭商后将其重新分封。

《诗经·大雅·皇矣》中"密人不恭,敢距大邦"或暗示密国早有不服周的传统。

类似事件在后世反复出现,如春秋时期楚灭息国起因也是"息妫事件",可见联姻政治在先秦的重要性。

文章标签:

上一篇:伊尹智谋辅商王 | 下一篇:长平之战赵国生死存亡之际

宣王中兴复周礼

西周周礼

"宣王中兴复周礼"指西周晚期周宣王(前828年—前782年在位)通过政治军事改革试图恢复周礼制度、重振王室权威的历史阶段。其背景、举措及历史意义可从以下

共和行政十四年

西周共和

共和行政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而特殊的时期,发生于西周晚期,约公元前841年至公元前828年,共14年。这一时期因周厉王暴政引发"国人暴动",王室权威崩溃,

姬昌演周易八卦

西周姬昌

关于姬昌(周文王)演周易八卦的历史记载,主要源于《史记》《汉书》等古籍的零散记录以及后世学者的研究推测。结合考古发现和文献考据,可梳理出以下

周原甲骨占卜事

西周周文王

周原甲骨是西周早期(约公元前11世纪—前10世纪)在陕西岐山、扶风一带周人都城遗址出土的甲骨占卜遗存,其内容与殷墟甲骨一脉相承但独具周文化特色。以

夏臣仪狄造酒

夏商甲骨文

夏臣仪狄造酒是中国古代传说中关于酿酒起源的重要典故之一。根据《世本》《吕氏春秋》等先秦文献记载,仪狄是夏禹时期的酿酒发明者。《战国策·魏策二》

后羿代夏的历史谜团

夏商甲骨文

后羿代夏是中国上古史中一个充满争议的复杂事件,涉及文献记载模糊、考古证据有限以及后世政治叙事的重构。以下是基于现有研究的几点关键分析: 1. 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