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汉朝 >> 详情

汉明帝迎佛入中原

朝代:汉朝 | 时间:2025-05-24 | 阅读:6128次
历史人物 ► 刘庄

汉明帝迎佛入中原是佛教传入中国早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其记载主要见于《后汉书》《四十二章经序》《牟子理惑论》等文献。这一事件标志着佛教从印度经西域正式进入中原王朝的官方视野,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汉明帝迎佛入中原

历史背景与记载

1. 时间与起因

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汉明帝刘庄夜梦金人(一说身长丈六、顶有白光),经大臣傅毅解读,认为是西方佛陀降兆。明帝遂派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十八人出使天竺(印度)求法。

- 据《四十二章经序》载,使者在大月氏(今阿富汗至中亚一带)遇天竺高僧摄摩腾(迦叶摩腾)与竺法兰,得佛经佛像,并于永平十年(67年)以白马驮经返回洛阳。

- 明帝为此修建中国第一座官办寺院——白马寺(以白马命名),二僧在此译出《四十二章经》,被视为汉传佛教译经开端。

2. 考古与争议

- 现代学者认为,佛教传入中原的实际时间可能更早(如西汉哀帝时已有“伊存授经”记载),但明帝迎佛是首次得到官方认可的记载。

- 白马寺遗址现存东汉清凉台、唐代经幢等文物,但早期建筑多为后世重修。

后续影响

1. 佛教本土化开端

- 东汉时期佛教与黄老道术混杂,佛陀曾被视作神仙。至魏晋南北朝,佛经翻译规模扩大(如鸠摩罗什译经),佛教逐渐脱离“格义”阶段。

- 白马寺成为佛教传播中心,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记载其鼎盛景象。

2. 文化融合例证

- 佛经翻译促进了汉语词汇发展(如“世界”“因果”),佛教艺术影响云冈、龙门石窟造像。

- 明帝求法路线反映了丝绸之路的宗教传播功能,西域僧侣如安世高、支娄迦谿后续来华译经。

学界观点补充

梁启超等学者指出,明帝梦佛故事可能存在神话成分,但“伊存授经”与西域佛教东传的考古证据(如新疆尼雅遗址佉卢文佛经)证实了更早的民间传播。

汉明帝的政策为后世“三武一宗灭佛”与多次佛教复兴提供了历史参照,突显宗教与皇权的互动关系。

这一事件不仅是宗教史节点,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象征,其历史细节的考据至今仍为学界关注。

文章标签:汉明帝

上一篇:李斯辅佐秦政 | 下一篇:于禁降汉遭羞辱

汉武帝北伐匈奴大捷

汉朝汉武帝

汉武帝时期对匈奴的北伐是汉匈战争中的关键转折点,其军事胜利奠定了汉帝国在东亚的霸主地位。以下从战略背景、战役过程、军事创新及历史影响等方面展

汉明帝迎佛入中原

汉朝刘庄

汉明帝迎佛入中原是佛教传入中国早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其记载主要见于《后汉书》《四十二章经序》《牟子理惑论》等文献。这一事件标志着佛教从印度经西

汉军征讨朝鲜

汉朝汉武帝

汉军征讨朝鲜是汉武帝时期对卫氏朝鲜发动的战争,发生于公元前109年至公元前108年。这场战争是西汉王朝扩张东北边疆、巩固东北亚霸权的重要军事行动,最

汉朝推行盐铁专营

汉朝汉朝

汉朝的盐铁专营政策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政府全面垄断重要战略物资的重大经济改革,其核心在于通过国家控制关键资源来强化中央集权、增加财政收入并抑制

汉明帝迎佛入中原

汉朝刘庄

汉明帝迎佛入中原是佛教传入中国早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其记载主要见于《后汉书》《四十二章经序》《牟子理惑论》等文献。这一事件标志着佛教从印度经西

汉明帝兴佛教传

汉朝刘庄

汉明帝刘庄(公元28年-75年)是东汉第二位皇帝,其在位期间(57年-75年)对佛教的引入与传播具有重要历史意义。根据《后汉书》《高僧传》等史料记载,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