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三国 >> 详情

于禁降汉遭羞辱

朝代:三国 | 时间:2025-05-24 | 阅读:7448次
历史人物 ► 于禁

于禁三国时期曹魏的重要将领,早年跟随曹操征战,立下不少战功,被曹操称赞为“五子良将”之一。然而,他在樊城之战中投降关羽,成为其一生最大的污点,也导致他晚节不保,最终郁郁而终。

于禁降汉遭羞辱

1. 樊城之战与投降关羽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发动北伐,围攻樊城,曹仁被围困。曹操派于禁率七军救援,但恰逢汉水暴涨,于禁军队被洪水所困,全军覆没。于禁被迫投降关羽,而庞德则宁死不屈,被关羽斩杀。这一对比让曹操大为失望,感叹“于禁跟从我三十年,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

2. 投降后的遭遇

于禁投降后,关羽并未重用他,而是将其软禁。不久,吕蒙偷袭荆州,关羽兵败,于禁又被东吴俘虏。孙权表面上对于禁礼遇,但实际上只是利用他作为政治筹码。后来,孙权向曹丕称臣,将于禁送回魏国

3. 晚年的羞辱与死亡

于禁回到魏国后,曹丕表面上安抚他,任命他为安远将军,但实际上对他极为鄙视。曹丕命于禁去拜谒曹操的陵墓,并在陵墓的墙壁上画上樊城之战中于禁投降、庞德不屈的场景。于禁看到后羞愧难当,不久便病逝。

4. 历史评价

于禁一生战功赫赫,但晚节不保,成为后世议论的焦点。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他“最号毅重,然弗克其终”,认为他虽以严整著称,但最终未能保全名节。

5. 军事才能与治军风格

于禁在曹操麾下时以治军严明著称,深得曹操信任。他曾平定青州兵叛乱,并在官渡之战中立下战功。他的投降更多是形势所迫,而非贪生怕死,但这一行为仍成为其人生最大的污点。

于禁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期武将的复杂命运,也展现了忠诚与变节之间的历史评判。他的结局令人唏嘘,但也警示后人:名将之誉,不仅在于战场上的功绩,更在于危难时的抉择。

文章标签:于禁

上一篇:汉明帝迎佛入中原 | 下一篇:司马睿建业称帝

陆逊火烧连营计

三国陆逊

陆逊火烧连营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发生在三国时期的夷陵之战(221-222年)。以下是根据《三国志》等史料对事件的详细分析: 一、

于禁降汉遭羞辱

三国于禁

于禁是三国时期曹魏的重要将领,早年跟随曹操征战,立下不少战功,被曹操称赞为“五子良将”之一。然而,他在樊城之战中投降关羽,成为其一生最大的污

沮授忠谏袁绍

三国沮授

沮授是东汉末年袁绍帐下重要的谋士,以智略深远、忠诚敢谏著称。他与田丰并称袁绍阵营的智囊核心,但在袁绍刚愎自用的性格下,其谏言多未被采纳,最终

火烧博望破曹军

三国庞德

好的,我来为您详细分析"火烧博路破曹军"这一历史事件。1. 历史背景:208年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北方,刘备趁机夺取荆州。215年,刘备进军益州,留关羽镇守

于禁降汉遭羞辱

三国于禁

于禁是三国时期曹魏的重要将领,早年跟随曹操征战,立下不少战功,被曹操称赞为“五子良将”之一。然而,他在樊城之战中投降关羽,成为其一生最大的污

于禁丹阳征战

三国于禁

于禁,字文则,东汉末年蜀汉名将之一。他以忠勇果敢著称于世,尤以其在丹阳之战中的英勇表现而广受赞誉。丹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重要的战役,不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