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三国 >> 详情

姜维九伐中原志不渝

朝代:三国 | 时间:2025-07-08 | 阅读:2335次
历史人物 ► 姜维

姜维九伐中原是三国时期蜀汉大将姜维为继承诸葛亮遗志,试图北伐曹魏的系列军事行动。历史记载中,姜维实际北伐次数为十一次(《三国志》记载八次,裴松之注补充至十一次),"九伐"为后世文学性表述。这些军事行动集中在公元238-262年,展现了姜维"以攻代守"的战略思想。

姜维九伐中原志不渝

核心史实分析:

1. 战略继承性:姜维延续诸葛亮"出陇右"路线,七次选择陇西方向(如洮西之战),三次出骆谷,一次走散关。这种选择基于陇右农业基础与少数民族支持潜力。

2. 战术创新:采用"敛兵聚谷"战术(诱敌深入),在汉中之战中实践,但263年反而导致魏军长驱直入,成为战略败笔。

3. 国力消耗:平均每2.3年一次北伐,导致蜀汉兵力从诸葛亮时期的10万降至亡国时的5万,加重百姓负担。《蜀记》载"军旅数出,百姓彫瘁"。

4. 重大战役:

- 洮西大捷(255年):斩魏将徐质,俘获数万,为最大胜利

- 段谷之败(256年):被邓艾大败,士卒星散

- 侯和之役(262年):最后一伐惨败,直接导致钟会伐蜀

深层制约因素:

地理劣势:蜀道运输成本是魏国5-7倍(据《中国军事交通史》测算)

人才断层:蒋琬费祎死后出现决策层真空,董厥等反对北伐

内部矛盾:与谯周为首的益州本土派冲突加剧,《仇国论》反映反战思潮

历史评价争议:

陈寿批评"玩众黩旅",但裴松之指出景耀年间(258-263)蜀汉仍能组织5万兵力北伐,说明姜维并非盲目用兵。现古发现(如甘肃礼县祁山堡遗址)显示其建立的军事要塞体系沿用至唐代。

姜维的执着客观上延缓了魏灭蜀进程达20年,但最终加速了蜀汉衰亡。其军事才能受到邓艾、钟会等对手高度评价,钟会称"以伯约比中州名士,公休、太初不能胜也"(将姜维与夏侯玄诸葛诞并论)。这种悲剧性努力成为"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典型历史案例。

文章标签:中原

上一篇:马踏飞燕出土 | 下一篇:王敦起兵谋反

法正辅佐刘备取汉中

三国法正

法正辅佐刘备夺取汉中是三国时期蜀汉政权扩张的关键战役。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法正作为刘备的首席谋士,在汉中争夺战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战略作用。

许褚裸衣斗马超典故

三国马超

许褚裸衣斗马超是《三国演义》中经典的战斗场景之一,但需注意此情节为小说虚构,正史中并无明确记载。以下结合史实与文学演绎,详细分析这一典故的背

姜维九伐中原志不渝

三国姜维

姜维九伐中原是三国时期蜀汉大将姜维为继承诸葛亮遗志,试图北伐曹魏的系列军事行动。历史记载中,姜维实际北伐次数为十一次(《三国志》记载八次,裴

廖化百岁老将传奇录

三国廖化

《廖化百岁老将传奇录》(基于《三国志》及裴注史料整合)廖化(?-264年),本名淳,字元俭,襄阳中卢人,三国时期蜀汉后期重要将领。其"百岁老将"之称

姜维九伐中原志不渝

三国姜维

姜维九伐中原是三国时期蜀汉大将姜维为继承诸葛亮遗志,试图北伐曹魏的系列军事行动。历史记载中,姜维实际北伐次数为十一次(《三国志》记载八次,裴

姜维计败身死

三国姜维

姜维(202-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诸葛亮的重要继承者。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最终在蜀汉灭亡之际计败身死,成为三国末期悲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