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相阿合马
朝代:元朝 | 时间:2025-07-01 | 阅读:6193次历史人物 ► 阿合马
阿合马(Ahmad Fanakati,?—1282年),元世祖忽必烈时期的重要财政官员,回回人,以善于理财著称。他是元代初期财政体系改革的核心人物,但因其苛政和贪腐最终被刺杀,生平颇具争议。
1. 早年经历与崛起
阿合马出身中亚费纳喀忒(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早年依附蒙古贵族,因精通粟特语、波斯语及蒙古语,得以进入仕途。忽必烈即位后急需财政人才整顿战后经济,阿合马因"巧算功利"受到重用。1261年任诸路都转运使,开始主导财政事务。
2. 财政改革措施
专卖制度强化:扩大盐、铁、茶等商品的官府专卖,严格管控民间贸易。盐税收入从至元初年的中统钞30万锭增至1280年代的200万锭。
户口普查与税制:推行"括户"政策,清查隐漏人口,增加税收基数。至元七年(1270年)设立尚书省,由其兼任平章政事,统管全国财政收入。
纸钞改革:参与中统钞的发行与推广,但后期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价值贬至初期的五分之一。
战时财政:为支援对南宋战争(1273-1279年),首创"扑买法"(包税制),允许商人承包税收,虽短期增收但加重百姓负担。
3. 政治斗争与专权
1270年代阿合马权势达到顶峰,兼任中书平章政事、制国用使等十余职,其子侄皆任要职,形成"回回法"官僚集团。
与汉法派矛盾尖锐:排斥儒臣许衡、廉希宪等,废除科举取士,改以"吏才"选拔官员,引发传统士大夫不满。
1280年建议设立尚书省架空中书省,引发行政体系混乱,史载"事无大小,悉由阿合马决之"。
4. 贪腐与垮台
史料记载其家族占田2万顷,私藏宝石库,甚至强占大臣妻女。马可·波罗记载其"凡有美妇,必夺之"。
1282年,千户王著联合汉官高和尚,伪装太子真金召其觐见,在大都(今北京)将其刺杀。忽必烈初期震怒,后查实其罪行,遂抄没家产,诛其党羽七百余人。
5. 历史评价与影响
短期效果:其政策确实缓解了元初财政困境,《元史》承认"世祖嗜利,黩武之心本于阿合马成之"。
长期弊端:苛政导致民变频发,如1278年江西起义。包税制破坏地方经济,成为元中叶财政恶化的诱因之一。
文化冲突:其政策加剧了回回官僚与汉儒的矛盾,为元代民族分化政策埋下伏笔。
阿合马的命运折射出游牧帝国转型中的治理困境,其财政手段虽效法汉地传统(如唐代刘晏),但缺乏制衡导致体系性腐败。元成宗即位后虽废止部分弊政,但专卖、纸币等制度仍为后世沿袭。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