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隋朝 >> 详情

薛道衡被赐死

朝代:隋朝 | 时间:2025-07-19 | 阅读:198次
历史人物 ► 杨广

薛道衡(540年-609年),字玄卿,隋朝著名文学家,“一代文宗”,与卢思道、李德林齐名,是隋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死因涉及政治斗争、个人性格与隋炀帝的猜忌,是隋代文学与政治关系的一个典型案例。

薛道衡被赐死

1. 薛道衡的文学地位与政治生涯

薛道衡出身河东薛氏,文才早显,早年仕于北齐,后历仕北周、隋朝。隋文帝时深受重用,任内史舍人、吏部侍郎等职,参与制定典章制度。其诗文以典雅工丽著称,代表作《昔昔盐》中“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一句被誉为千古名句。隋炀帝杨广即位前亦曾拉拢他,但其性格耿直,不善逢迎。

2. 赐死背景与直接原因

隋炀帝的忌惮:杨广自负文采,对薛道衡的文学声望心怀嫉妒。薛道衡曾评价杨广诗文“词藻虽华,未尽雅正”,引起炀帝不满。

政治站队问题:薛道衡与隋炀帝政敌高颎贺若弼交好,高颎被诛后,薛道衡作《高祖文皇帝颂》追忆隋文帝,被炀帝解读为影射自己“得位不正”。

言论招祸:据《隋书》载,薛道衡在朝议时公开反对炀帝征辽东之策,并感叹“倘高颎不死,事岂至此”,触怒炀帝,被以“诽谤朝政”下狱。

3. 赐死过程与后续影响

609年,薛道衡被勒令自尽,其妻女流放边疆。死后隋炀帝曾言:“更能作‘空梁落燕泥’否?”暴露其狭隘心理。此事折射出隋炀帝对文人的高压控制,加速了士人对隋政权的离心。唐代史家多谴责炀帝之暴虐,而薛道衡的悲剧成为文人在专制皇权下命运的缩影。

4. 历史评价与文学意义

薛道衡之死标志着隋代文学“去政治化”的失败。其诗文承南北朝余绪,启初唐新风,王勃杨炯等受其影响。清代沈德潜评其诗“固是一时健笔”,《隋书·文学传》则指出其“非毁朝政”的罪名实为政治倾轧的借口。其个人遭遇也反映了关陇集团与山东士族在隋朝的权力博弈。

文章标签:薛道衡

上一篇:庾信出使被扣西魏 | 下一篇:白居易创作《长恨歌》

薛道衡被赐死

隋朝杨广

薛道衡(540年-609年),字玄卿,隋朝著名文学家,“一代文宗”,与卢思道、李德林齐名,是隋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死因涉及政治斗争、个人性格与隋炀

征发百万建东都

隋朝通济渠

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下令营建东都洛阳,是隋唐时期规模空前的国家工程。这一决策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多重考量,其具体实施过程和影响如下:一、

何稠改进琉璃技

隋朝景德

何稠改进琉璃技艺是隋唐时期中国玻璃制造技术的重要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配方改良 何稠通过调整传统玻璃的成分配比,减少铅钡含量,增加

隋朝铸五铢钱

隋朝杨坚

隋朝铸五铢钱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的重要事件,体现了隋文帝杨坚统一货币体系、恢复经济秩序的改革措施。以下从背景、形制、铸造技术及历史影响等方面展

薛道衡被赐死

隋朝杨广

薛道衡(540年-609年),字玄卿,隋朝著名文学家,“一代文宗”,与卢思道、李德林齐名,是隋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死因涉及政治斗争、个人性格与隋炀

杨广夺嫡继位

隋朝杨广

杨广(569—618年),即隋炀帝,是隋朝第二位皇帝,其夺嫡继位的过程充满政治权谋与争议,深刻影响了隋朝的命运。以下是依据史实对其夺嫡过程的详细分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