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夏商 >> 详情

主壬主癸奠商基

朝代:夏商 | 时间:2025-06-08 | 阅读:7890次
历史人物 ► 景亳之命

“主壬主癸奠商基”这一表述概括了商朝建立前先公主壬和主癸的重要奠基作用。根据《史记·殷本纪》和甲骨文记载,主壬(又名示壬)和主癸(示癸)是商族首领契的第十三代和第十四世孙,分别为商汤的祖父和父亲,属于先商时期的“先公”阶段。他们在商族发展史上具有关键意义:

主壬主癸奠商基

1. 政治地位的巩固

主壬时期,商族逐步从部落联盟向方国形态过渡。甲骨文中常见对其的祭祀记载(如“侑于示壬”),说明后世商王将其视为正统祖先。主癸进一步拓展势力范围,通过联姻(如娶有莘氏之女)增强部族实力,为商汤灭夏积累了政治资本。

2. 经济与军事准备

考古证据显示,先商文化(下七垣文化)在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形成核心区。主壬、主癸时代可能已发展青铜冶铸技术(郑州商城早期遗存可见冶炼痕迹),并建立以“亳”为中心的聚居地,为后期商汤“景亳之命”会盟诸侯奠定基础。

3. 宗教与文化奠基

商代特有的“周祭制度”将主壬、主癸列入祀谱,反映其神格化过程。甲骨文显示,二人被尊为“高祖”,表明商人对祖先崇拜体系的完善始于这一时期,这种宗教传统成为后来商王朝统治合法性的重要支柱。

4. 与夏王朝的关系

主癸在位时正值夏桀统治末期,夏商力量对比开始逆转。《竹书纪年》记载“商侯履(汤)迁于亳”,暗示主癸时期已进行战略迁都,使商族脱离夏朝直接控制区域,形成独立发展的地理空间。

5. 考古学佐证

郑州商城内城夯土墙基的年代测定显示,其始建年代可追溯至先商末期,与主壬、主癸活动时间部分重合,间接证实二人对早期都城建设的贡献。辉卫型、漳河型等下七垣文化遗存也反映出这一时期商族的手工业和社会分化程度显著提升。

值得注意,“主壬”“主癸”的名称在甲骨文中作“示壬”“示癸”,“示”字可能象征其担任过部族祭司角色,体现早期政权“巫政合一”的特点。而《史记》记载的世系与甲骨文存在细节差异(如主癸配偶名),说明后世文献在传承过程中存在层累建构。

文章标签:

上一篇:雅克萨之战清军胜 | 下一篇:褒姒一笑失江山

太康失国丧邦权

夏商太康

“太康失国”是中国上古时期夏朝历史中的重要事件,标志着夏王权首次衰落和权力更迭。这一事件源于夏启去世后其子太康继位,因治国无道导致政权被后羿

伊尹辅佐商汤的智谋

夏商伊尹

伊尹辅佐商汤的智谋主要体现在其政治远见、军事策略和思想教化等方面,以下依据《史记》《竹书纪年》等史料展开分析: 一、政治谋略:以德政瓦解夏桀统

商朝祖甲的法律改革

夏商祖甲

商朝祖甲的法律改革是商代中晚期重要的政治举措,对商代法律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祖甲(或称“祖辛”)是商朝第20位君主,在位时期(约公元前13世

夏朝大禹治水的神话

夏商大禹

夏朝大禹治水的传说,是中国古代历史与神话交织的经典叙事,其核心内容源自《尚书·禹贡》《史记·夏本纪》等文献,并经过后世不断演绎。以下从历史背景

景亳之命会诸侯

夏商景亳之命

“景亳之命会诸侯”这一事件出自《左传·昭公四年》,是春秋时期晋国主导的一次重要诸侯会盟,核心议题是协调诸侯关系、重申周礼秩序。以下是基于史实的

主壬主癸奠商基

夏商景亳之命

“主壬主癸奠商基”这一表述概括了商朝建立前先公主壬和主癸的重要奠基作用。根据《史记·殷本纪》和甲骨文记载,主壬(又名示壬)和主癸(示癸)是商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