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汉朝 >> 详情

张骞西域凿空史

朝代:汉朝 | 时间:2025-07-15 | 阅读:7936次
历史人物 ► 张骞

张骞西域凿空史

张骞西域凿空史

张骞(约前164年—前114年),西汉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外交家、探险家,被誉为“凿空西域”的第一人。他的两次出使西域(前139年—前126年、前119年—前115年)不仅拓宽了汉朝的疆域认知,还开辟了连通东西方的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交流、政治军事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1. 历史背景

汉武帝时期(前141年—前87年在位),匈奴长期威胁汉朝北部边境。为联合大月氏共同对抗匈奴,汉武帝招募使者出使西域。张骞以郎官身份应募,肩负“断匈奴右臂”的战略使命。当时汉人对西域(今新疆及中亚地区)几乎一无所知,张骞的远行堪称“凿空”(意为开辟未知领域)。

2. 第一次出使(前139—前126年)

使命与路线:张骞率百余人从长安出发,经陇西(今甘肃)向西域进发,计划联络大月氏。途中被匈奴扣留十年,后逃脱,辗转至大宛(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康居(今哈萨克斯坦南部),最终抵达大月氏(今阿姆河流域)。然而大月氏已定居农耕,无意复仇匈奴。

归途与意义:返程时改道羌人地区,再次被匈奴扣押,后趁内乱逃回长安。此行虽未达成军事同盟,但带回了西域诸国的地理、物产(如葡萄、苜蓿)、军事(大宛良马)等关键情报,为汉朝日后经营西域奠定基础。

3. 第二次出使(前119—前115年)

目的与成果:汉军在卫青霍去病打击下重创匈奴,汉武帝命张骞再度出使,联络乌孙(伊犁河流域)以“断匈奴右臂”。虽乌孙未明确结盟,但张骞派副使分访大宛、康居、大夏(今阿富汗)、安息(波斯)等国,促成诸国与汉朝正式往来。

丝路开辟:此次出使促使西域各国遣使赴汉,汉朝通过河西走廊(设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加强对西域控制,正式开通了以长安为起点、经西域至中亚的“丝绸之路”。

4. 张骞的历史贡献

地理认知:首次系统记录西域山川、城邦、风俗,《史记·大宛列传》据此撰写,成为研究古代中亚的珍贵史料。

经济交流:引入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作物,输出丝绸、铁器、漆器,推动东西方物产流通。

文化影响:佛教、音乐(如琵琶)、艺术(犍陀罗风格)随丝路传入中国,汉文化亦西渐。

政治军事:汉宣帝时设西域都护府(前60年),西域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匈奴势力逐渐衰退。

5. 延伸知识

“凿空”一词:源自《史记》,既指地理上的开拓,也象征打破文化隔阂。

后继者班超、甘英等延续张骞事业,进一步拓展丝路网络。

争议:有学者认为张骞之前已有民间商道,但其官方使团首次实现了国家层面的双向沟通。

张骞的壮举不仅重塑了汉朝地缘战略,更开启了欧亚大陆文明互鉴的新时代。他的名字与丝绸之路永久绑定,成为中外交往史上的里程碑。

文章标签:

上一篇:蒙毅忠谏被害 | 下一篇:刘备:仁德之君的崛起与霸业

许慎说文解字考

汉朝康熙

《说文解字》是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所著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考究字源的字典,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历时二十余年完

霍光废立昌邑王

汉朝霍光

霍光废立昌邑王是西汉政治史上的重大事件,发生于公元前74年,涉及权臣霍光以辅政大臣身份废黜在位仅27天的昌邑王刘贺,改立汉宣帝刘询(原名刘病已)。

张骞西域凿空史

汉朝张骞

张骞西域凿空史张骞(约前164年—前114年),西汉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外交家、探险家,被誉为“凿空西域”的第一人。他的两次

班固撰《汉书》传世

汉朝班固

班固所撰《汉书》是中国古代二十四史之一,也是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西汉王朝自汉高祖刘邦建立(公元前206年)至王莽篡汉(公元8年)共230年的历史

张骞西域凿空史

汉朝张骞

张骞西域凿空史张骞(约前164年—前114年),西汉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外交家、探险家,被誉为“凿空西域”的第一人。他的两次

张骞出使大月氏

汉朝张骞

张骞出使大月氏是西汉武帝时期一次重要的外交与军事行动,也是丝绸之路开拓史上的关键事件。根据《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张骞传》记载,其主要史实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