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汉朝 >> 详情

张骞出使大月氏

朝代:汉朝 | 时间:2025-07-06 | 阅读:1561次
历史人物 ► 张骞

张骞出使大月氏是西汉武帝时期一次重要的外交与军事行动,也是丝绸之路开拓史上的关键事件。根据《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张骞传》记载,其主要史实及背景如下:

张骞出使大月氏

一、出使背景

1. 匈奴威胁:西汉初年,匈奴屡犯边境。武帝即位后,得知大月氏原居河西走廊,曾被匈奴击败,其王头颅被制成饮器,部族西迁至中亚,意图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2. 战略目标:除军事同盟外,武帝亦欲了解西域地理、物产及政治格局,为后续经略西域做准备。

二、出使过程

1. 第一次出使(前139—前126年)

- 张骞率百余人从陇西出发,途径匈奴辖区时,拘禁十年后逃脱,继续西行至大宛(今费尔干纳盆地)。

- 经大宛协助抵达大月氏,此时大月氏已定居阿姆河流域(今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一带),因土地肥沃且远离匈奴,无意复仇。张骞滞留一年未果,返程时再次被匈奴扣留,后趁内乱逃回长安,仅剩堂邑父一名随从。

2. 第二次出使(前119—前115年)

- 武帝派张骞率300人携金银丝绸出使乌孙,意图联合抗匈,同时分遣副使赴大宛、康居、大月氏、安息(帕提亚帝国)等国,建立外交关系。

- 虽乌孙未立即结盟,但此次出使促成西域诸国与汉朝正式往来。

三、历史意义

1. 地理发现:张骞首次系统记录了西域的城邦、山川、物产(如葡萄、苜蓿、汗血马)及风俗,后称“凿空西域”。

2. 丝路开拓:正式开辟了从长安经河西走廊至中亚的贸易通道,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3. 军事影响:为汉朝后续攻打匈奴提供了情报,霍去病后来控制河西走廊,设立酒泉、武威等郡。

4. 文化传播:引入佛教(大月氏为佛教重要中转站)、乐舞等文化元素,中原的丝绸、冶铁技术西传。

四、延伸知识

1. 大月氏迁徙史:原为游牧民族,西迁后分化为五翕侯,后由贵霜部统一建立贵霜帝国(1—3世纪),成为佛教艺术中心。

2. 张骞封侯:因功被封博望侯,后因军事失利失爵,但“博望”之名成为西汉使者的信誉标志。

3. 争议点:部分学者认为张骞可能听闻了更西的黎轩(或指罗马共和国),但未亲至。

张骞的两次出使奠定了中原王朝经营西域的基础,其坚毅精神与开拓性贡献被后世誉为“中国第一位外交家与探险家”。

文章标签:

上一篇:乌氏倮商贾助秦富 | 下一篇:韩当随孙氏三代建功

赵充国屯田戍边

汉朝赵充国

赵充国屯田戍边是西汉时期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边防策略,体现了古代中国军事与农业结合的智慧。以下是基于《汉书·赵充国传》等史料的详细分析:一、历史

张骞出使大月氏

汉朝张骞

张骞出使大月氏是西汉武帝时期一次重要的外交与军事行动,也是丝绸之路开拓史上的关键事件。根据《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张骞传》记载,其主要史实

李膺党锢之祸

汉朝李膺

李膺党锢之祸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迫害事件,发生于恒帝、灵帝时期(166-189年),是宦官集团对士大夫清议集团的系统性打击。其核心背景是外戚与宦官交替

卫青奇袭匈奴王庭

汉朝卫青

卫青奇袭匈奴王庭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极具战略意义的军事行动,发生于汉武帝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此战是汉朝对匈奴战略反击的关键战役之一,标志着汉

张骞出使大月氏

汉朝张骞

张骞出使大月氏是西汉武帝时期一次重要的外交与军事行动,也是丝绸之路开拓史上的关键事件。根据《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张骞传》记载,其主要史实

张骞凿空西域

汉朝张骞

"张骞凿空西域"是中国古代外交史上的重大事件,标志着丝绸之路的正式开辟,对东西方文明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说明: 一、历史背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