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暴政乱朝纲
朝代:三国 | 时间:2025-07-26 | 阅读:9042次历史人物 ► 董卓
董卓暴政乱朝纲是东汉末年政治腐败与军阀割据的典型体现,其暴行直接加速了东汉王朝的崩溃。以下是基于《后汉书》《三国志》等史料的详细分析:
1. 废立皇帝,践踏皇权
董卓于189年率西凉军入洛阳后,以武力胁迫百官废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汉献帝)。此举违背汉制“立嫡以长”原则,且废立过程中诛杀反对者(如尚书丁管),公然破坏朝廷权威。后更毒杀已被贬为弘农王的刘辩,彻底暴露其僭越之心。
2. 纵兵掠民,经济崩溃
董卓军队以羌胡兵为主体,放任士兵劫掠洛阳及周边,《后汉书》载“卓兵士剽虏,攻剿百姓”。为筹措军费,董卓毁坏五铢钱体系,铸造劣质小钱,导致物价飞涨,“谷石数万”。又派兵掘东汉皇陵盗取珍宝,社会秩序彻底瓦解。
3. 屠杀士族,摧毁官僚体系
董卓为震慑士族,制造多起惨案:
诱降俘虏羌胡叛军后,宴请庆祝时当场数百降卒;
借“搜刮党人”之名杀害名士张温、周毖等。
4. 迁都暴行,制道灾难
191年强迁都长安时,董卓实施焦土政策:
焚烧洛阳宫庙、官府、民宅,火焰“二百里内无复孑遗”;
驱赶数百万百姓西迁,途中“步骑驱蹙,更相蹈藉,饥饿寇掠,积尸盈路”;
命吕布盗掘帝陵及公卿墓冢,获取殉葬财宝。
5. 个人残暴与制度破坏
董卓建立“郿坞”要塞,囤积三十年粮草,自称“事成雄踞天下,不成守此足终老”。《三国志》记载其宴会上肢解抗议者、用刑具“镬烹”官员。同时废除选拔官员的察举制,任人唯亲,派亲信掌控州郡。
历史影响层面
董卓之乱使东汉中央政府威信丧尽,形成三个深远后果:
其一,开启军阀混战(袁绍、曹操等皆以讨董为名扩势力);
其二,促使地方豪强武装化(如孙坚、公孙瓒);
其三,为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埋下伏笔。皇甫嵩评其“豺狼野心,潜包祸谋”,《资治通鉴》将董卓之乱视为“汉室倾覆之始”。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