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汉朝 >> 详情

吕雉临朝称制的皇后

朝代:汉朝 | 时间:2025-07-26 | 阅读:3212次
历史人物 ► 吕雉

吕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女性统治者,作为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她在刘邦去世后(前195年)实际掌控西汉政权长达15年(前195—前180年),其政治手段与制度建设对汉初政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是关于吕雉临朝称制的详细史实分析:

吕雉临朝称制的皇后

一、权力攫取过程

1. 铲除异姓诸侯:刘邦生前已诛韩信彭越等功臣,吕后延续这一政策,借故处决赵王刘如意(刘邦宠妃戚夫人之子),并残酷迫害戚夫人("人彘"事件),震慑刘氏宗亲。

2. 培植外戚集团:任命兄长吕泽、吕释之掌握禁军,封侄吕台、吕产等为王,打破刘邦"非刘氏不王"的白马之盟。据统计,吕氏家族共获封3王6侯,控扼南北军。

3. 操控少帝更迭:先后废立前少帝刘恭(后因得知身世被幽杀)、拥立后少帝刘弘,通过傀儡皇帝施行统治。

二、执政主要措施

1. 经济政策

- 延续"与民休息"方针,减免田租至十五税一

- 首次由政府主导发行八铢钱,整顿币制

- 开放民间铸钱(后文帝时废止)

2. 法律改革

- 废除秦代"挟书律",允许民间收藏典籍

- 推行"驰刑"政策,减轻肉刑

3. 对外关系

- 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单于冒顿致书调戏时以忍让应对

- 派兵平定南越王赵佗叛乱,恢复藩属关系

三、制度性突破

1. 确立"太后称制"范式:开创"皇帝年幼→太后临朝→外戚辅政"的权力模式,为后世东汉、北魏等朝代效仿。

2. 构建二元统治结构:通过"皇帝诏书"与"太后令书"并行的文书制度,使太后命令具法律效力。未央宫(帝宫)与长乐宫(太后宫)形成双政治中心。

3. 突破性别禁忌:以"女主"身份主持高帝祭祀、颁行历法,太史公记载"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

四、历史评价争议

1. 记载:

- 《史记》批评其"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

- 班固指其"戚姬,幽废少主"

2. 客观成就:

- 维护了汉初政权稳定,为文景之治奠定基础

- 推动黄老学说成为官方意识形态

- 女性参政的极限突破(直至武则天称帝前未有超越者)

吕雉死后爆发"诸吕之乱",周勃、陈平等元老诛灭吕氏,迎立代王刘恒(汉文帝)。但其政治遗产深刻影响了汉代乃至后世的女主干政传统,东汉学者荀悦曾评:"专制天下,同于除篡,而天命授之矣,人主可得而夺乎?"这一评价揭示了传统史观对女性执政的矛盾态度。近年考古发现的《二年律令》显示,吕后时期法律体系中已有保护女性财产权的条款,反映其执政的现实主义特色。

文章标签:

上一篇:秦朝郡县制推行 | 下一篇:董卓暴政乱朝纲

许慎编《说文解字》解字

汉朝康熙

许慎(约58年—约147年)是东汉著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所著《说文解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分析汉字字形、考究字源的字典,对后世文字学研究影响深

韩信胯下之辱成兵仙

汉朝韩信

韩信胯下之辱成兵仙的故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励志典范,展现了逆境中的隐忍与智慧,其核心事件和后续发展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军事价值。以下是基于《

汉朝皇帝的祭祀制度

汉朝汉朝

汉朝皇帝的祭祀制度在继承先秦礼制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化与政治化改造,形成了一套兼具神圣性与实用性的国家祭祀体系。其主要特征和内容如下: 一、祭祀

吕雉临朝称制的皇后

汉朝吕雉

吕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女性统治者,作为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她在刘邦去世后(前195年)实际掌控西汉政权长达15年(前195—前180年),其政治手段

吕雉临朝称制的皇后

汉朝吕雉

吕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女性统治者,作为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她在刘邦去世后(前195年)实际掌控西汉政权长达15年(前195—前180年),其政治手段

吕后权谋与政事变革

汉朝吕雉

吕后权谋与政事变革吕后,即吕雉,是汉朝初年的重要政治人物,她的权谋手段及其对于政事的影响深远。在刘邦打下江山、建立汉朝之后,吕后开始逐渐崭露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