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隋朝 >> 详情

刘炫经学大师传

朝代:隋朝 | 时间:2025-07-09 | 阅读:5487次
历史人物 ► 刘焯

刘炫是隋朝著名的经学家,字光伯,河间景城(今河北献县)人,生于北魏孝明帝孝昌年间,卒于隋炀帝大业年间。他精通《春秋》《尚书》《周易》等经典,与刘焯并称“二刘”,是隋代经学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

刘炫经学大师传

刘炫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学研究与著述

刘炫精通《春秋左氏传》,曾为《左传》作注,被称为《春秋左氏传述义》,该书虽已失传,但后世学者如孔颖达等在编纂《五经正义》时多有援引。此外,他还著有《尚书述义》《毛诗述义》《孝经述义》等,对儒家经典的阐释具有独到见解。

二、与刘焯并称“二刘”

刘炫与其同乡刘焯(字士元)并称“二刘”,两人均为北朝至隋代经学的重要学者。刘焯擅长历算和《周易》,而刘炫长于《春秋》和《尚书》。二人曾共同研究《毛诗》,但因学术观点分歧而分道扬镳,展现了隋代经学内部的学术争鸣。

三、参与官方学术活动

隋文帝开皇年间,朝廷设立国子学,刘炫被征为太学博士,参与官方经学教育活动。他还曾参与编修《五礼》,在礼制研究方面有所贡献。但在隋炀帝时期,因政治环境变化,刘炫未受重用,晚年郁郁而终。

四、学术特点与影响

刘炫的经学特点在于注重文字训诂,强调经典的本义,反对过度附会谶纬之术。他的研究对唐代孔颖达的《五经正义》影响深远,成为后世经学阐释的重要参考。此外,他的学风体现了北朝经学向唐代经学的过渡,既有北方学者严谨求实的传统,又吸收了南朝经学的义理诠释方法。

五、历史评价

《隋书·儒林传》评价刘炫“博物洽闻,尤精《春秋》”,但也指出他性格刚直,不谙世事,仕途坎坷。后世学者如清代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中指出,刘炫的学术承前启后,对唐代经学体系的建立起到了关键作用。

刘炫的生平与学术代表了南北朝至隋唐经学的发展脉络,他的著作虽大多散佚,但其思想通过后世学者的引述得以保存,成为中国古代经学史上的重要一环。

文章标签:经学大师

上一篇:东魏兴建邺南城 | 下一篇:岑参雪中送武判

隋室宗亲内斗不断

隋朝杨素

隋室宗亲内斗是隋朝统治阶层内部矛盾激化的重要表现,对隋朝的迅速衰亡产生了直接影响。以下是基于史实的具体分析:1. 隋文帝时期的权力制衡与猜忌 隋

麦铁杖战死辽东

隋朝宇文化及

麦铁杖是隋朝著名武将,约生于535年,卒于612年隋炀帝征讨高句丽期间。据《隋书》《资治通鉴》等史料记载,他在辽东战场上表现英勇,最终战死沙场。以下

刘炫经学大师传

隋朝刘焯

刘炫是隋朝著名的经学家,字光伯,河间景城(今河北献县)人,生于北魏孝明帝孝昌年间,卒于隋炀帝大业年间。他精通《春秋》《尚书》《周易》等经典,

鱼俱罗力敌千钧将

隋朝鱼俱罗

鱼俱罗是隋朝名将,以勇猛善战著称,《隋书》《北史》等正史均有记载。以下是关于他的史实分析与扩展:1. 出身与早期经历 鱼俱罗出自扶风郡(今陕西一

刘炫经学大师传

隋朝刘焯

刘炫是隋朝著名的经学家,字光伯,河间景城(今河北献县)人,生于北魏孝明帝孝昌年间,卒于隋炀帝大业年间。他精通《春秋》《尚书》《周易》等经典,

隋朝智者:刘焯命运浮沉录

隋朝刘焯

隋朝智者:刘焯命运浮沉录在隋朝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智者名叫刘焯,他的命运起伏不定,但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接下来,我们将一起探寻这位智者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