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唐朝 >> 详情

李峤风解落三秋叶

朝代:唐朝 | 时间:2025-05-30 | 阅读:4428次
历史人物 ► 杜审言

以下是关于李峤《风》诗的专业解析:

李峤风解落三秋叶

1. 诗作背景

李峤(645-714)为初唐重要诗人,与杜审言苏味道崔融合称"文章四友"。此诗出自其咏物组诗《单题诗》120首,该组诗系统描写自然现象与器物,具有蒙学教材性质。

2. 文本分析

"解落三秋叶"运用拟人手法,"解"字精妙体现风的主动性。后句"能开二月花"形成季节对比,通过落叶与开花展现风的双重特性。全诗未出现"风"字却处处写风,符合六朝咏物诗"隐题"传统。

3. 科学内涵

诗句准确描述季风气候特征:

秋季强风加速落叶(植物脱落酸分泌)

春季和风促进开花(花粉传播需要风力)

符合现代流体力学中"伯努利效应"原理

4. 文学影响

该诗开创"四句体"咏物范式:

前两句写自然现象

后两句转社会影响

结构被李商隐《霜月》等借鉴

5. 版本考据

现存最早见于敦煌残卷P.3738,与《全唐诗》本文字略有差异:"过江千尺浪"敦煌本作"渡江","入竹万竿斜"有作"万竿斜"。

6. 教育价值

明代《龙文鞭影》收录此诗,清代《唐诗三百首》选为童蒙教材,其平仄格式(平平平仄仄)成为五绝标准范式之一。

7. 跨文化比较

与雪莱《西风颂》相比:

同写风的力量

李诗重客观描述

英诗重主观抒情

体现东西方自然观差异。

文章标签:

上一篇:隋炀帝杨广开凿运河 | 下一篇:苏轼乌台诗案始末

大唐与西域各国的文化交流

唐朝吐蕃

唐朝(618—907年)是中国古代与西域各国文化交流最为频繁的时期之一。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贸易通道,唐朝与西域诸国(包括中亚、波斯、印度、阿拉伯

南诏联吐蕃攻唐

唐朝吐蕃

南诏与吐蕃联合攻唐是中古时期西南地区的重要军事外交事件,反映了当时多元地缘政治博弈的复杂性。这一互动主要发生在唐朝天宝年间至贞元年间(8世纪中

韩愈古文倡儒道

唐朝韩愈

韩愈(768—824年),字退之,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倡导古文运动,力主恢复儒家道统,对中唐以降的文学

杜甫创作三吏三别

唐朝杜甫

杜甫创作的“三吏三别”是唐代安史之乱期间写下的六首组诗,深刻反映了战乱中人民的苦难和社会动荡。这组作品分为《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

李峤风解落三秋叶

唐朝杜审言

以下是关于李峤《风》诗的专业解析:1. 诗作背景李峤(645-714)为初唐重要诗人,与杜审言、苏味道、崔融合称"文章四友"。此诗出自其咏物组诗《单题诗》120

杜牧(803-852) - 诗人

晋朝杜审言

杜牧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也是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一生写作精湛,被誉为“无情诗人”和“唐代散文第一人”,被列为唐代古文运动的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