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唐朝 >> 详情

李白醉赋清平调词

朝代:唐朝 | 时间:2025-06-10 | 阅读:6227次
历史人物 ► 李白

李白醉赋《清平调词》是唐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轶事典故,反映了诗仙李白的才华横溢与狂放不羁。

李白醉赋清平调词

据《新唐书·文艺传》及唐人韦叡《松窗杂录》记载,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春,玄宗与杨贵妃兴庆宫沉香亭赏牡丹。宫廷乐师李龟年率梨园弟子准备演奏旧曲助兴,玄宗却说:"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为?"遂命人召时任翰林待诏的李白即时创作新词。李白当时已醉饮于长安酒肆,被扶入宫后,借着酒兴一挥而就,写下《清平调词三首》。

这三首七言乐府诗均以花喻人:"云想衣裳花想容"、"一枝红艳露凝香"等名句将杨贵妃比作仙界牡丹。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记载,玄宗当即命李龟年谱曲演唱,杨贵妃"持玻璃七宝杯,酌西凉州葡萄酒笑领"。《松窗杂录》特别强调李白创作时"立进《清平调》三章,婉丽精切",体现其即兴创作功力。

值得注意的是,此事在后世广为流传却存在争议:其一,《清平调》诗风艳丽贴合宫廷趣味,与李白多数作品风格迥异;其二,李白《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自述"谪仙人"身份,不屑此类应制之作。现代学者如郁贤皓等人考证认为,此事可能存在文人演绎成分,但李白任翰林期间确有为宫廷创作的事实。

此事还衍生出"力士脱靴"传说:元杂剧《贬夜郎》及明代《警世通言》记载,李白趁醉命高力士为其脱靴,埋下被谗失宠的伏笔。但正史仅载"玄宗赐金放还"之事,可见轶事与史实的交织。

从文学史角度看,《清平调词》虽非李白代表作,却折射出盛唐宫廷文艺的审美取向。其创作过程被赋予"诗酒风流"的符号意义,成为后世绘画、戏曲反复演绎的经典场景,如明代画家仇英、清代苏六朋均有《李白醉酒图》传世。元代王恽评价此事:"醉中展尽风云笔,不数相如赋《子虚》",恰说明了李白诗才的超凡脱俗。

文章标签:

上一篇:窦建德建立夏政权 | 下一篇:郭荣改革后周军政

李煜词帝的哀愁

唐朝李煜

李煜(937—978),南唐后主,史称“词帝”,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悲剧色彩的君主词人。他的词作以亡国后的哀愁为核心,将个人命运与家国兴衰紧密交织,形

史思明覆灭记

唐朝史思明

史思明是唐朝安史之乱的重要叛军首领之一,其覆灭过程与安史之乱的全局密切相关。以下是其覆灭的主要经过及相关历史背景: 1. 史思明崛起与叛乱史思明原

唐代茶道影响东亚

唐朝白居易

唐代茶道对东亚的影响体现在文化交流、制度传播和精神内涵等多个层面,成为东亚文化圈形成的重要纽带。 首先,唐朝作为中国茶文化的鼎盛时期,通过遣唐

孟浩然隐居鹿门

唐朝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盛唐著名山水田园诗人,终身未仕,长期隐居于襄阳鹿门山,其隐居经历与诗歌创作深刻体现了唐代隐逸文化的特点,并与当时社会政治环

诗仙李白醉咏月

唐朝李白

李白被誉为“诗仙”,其诗作中咏月的名篇众多,月意象贯穿其创作生涯,体现了唐代文人的浪漫精神与道家思想交融的独特气质。以下结合史实与诗作展开分

诗仙李白纵酒行

唐朝李白

李白,唐代最负盛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其纵酒狂歌的形象与诗作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中极具魅力的文化符号。以下从多个角度展开分析:1. 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