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唐朝 >> 详情

姚崇贤相辅开元

朝代:唐朝 | 时间:2025-06-02 | 阅读:462次
历史人物 ► 姚崇

姚崇(650年-721年),字元之,唐代著名政治家,被誉为"开元贤相",与宋璟并称"姚宋",是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的关键人物。其政治生涯的巅峰是开元元年(713年)至开元四年(716年)担任宰相期间推行的一系列重大改革。

姚崇贤相辅开元

核心政绩

1. 整顿吏治:针对武则天后期留下的官员冗滥问题,姚崇提出《十事要说》作为施政纲领,第一条就是"政先仁恕",主张淘汰冗官、严惩贪腐。开元初年一次性罢免员外官、试官、检校官数千人,恢复考课制度,规定流外官必须经过尚书省考试才能铨选。

2. 抑制佛教扩张:面对武则天时期寺院经济膨胀,姚崇力主"焚像破庙",勒令两万多名伪滥僧尼还俗,没收寺院占有的数十万顷田地。开元二年(714年)下诏禁止新建佛寺、禁止官民与僧尼往来,有效遏制了佛教势力对经济的侵蚀。

3. 救灾制度改革:针对蝗灾提出"夜中设火,火边掘坑"的科学灭蝗法,打破"天灾不可抗"的迷信思想。建立常平仓制度,在关东推行"和籴法"(政府平价购粮备荒),使开元三年(715年)的大蝗灾未引发饥荒。

4. 边政军事调整:废止府兵轮番戍边制度,推行募兵制雏形的"长征健儿"政策。放弃西域羁縻州中的部分据点,集中兵力防御突厥与契丹,这一战略收缩为后来的节度使制度埋下伏笔。

施政特点

姚崇以"执法明察"著称,其执政风格兼具法家的严明与道家的务实。针对勋贵卖官鬻爵现象,曾公开质问玄宗:"陛下是否记得当年斜封官之弊?"这种直谏作风与后来的李林甫形成鲜明对比。其改革虽因触及既得利益集团而仅执政三年多就被迫辞相,但留下的政策框架被宋璟等人延续,为开元前期的治世奠定基础。

历史评价问题

宋代史家对姚崇"不学无术"(指不以儒家经典为行事依据)多有微词,但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肯定其"善应变以成天下之务"。现代史学家陈寅恪指出,姚崇的政策本质上是关陇集团与山东士族博弈的产物,其抑制佛教的措施直接影响了后世的"会昌灭佛"。1972年出土的《姚懿碑》及其子姚彝墓志,为研究其家族政治网络提供了重要实物证据。

文章标签:

上一篇:萧瑀辅佐李唐 | 下一篇:韩延徽辅佐契丹

孟浩然隐居鹿门

唐朝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盛唐著名山水田园诗人,终身未仕,长期隐居于襄阳鹿门山,其隐居经历与诗歌创作深刻体现了唐代隐逸文化的特点,并与当时社会政治环

武则天称帝建周朝

唐朝武则天

武则天称帝建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性称帝事件,具有深刻的政治和社会意义。以下是按照史实对这一事件的详细分析: 1. 政治背景与权力积累 武则

李泌白衣宰相谋

唐朝李泌

"李泌白衣宰相谋"这一典故源自唐朝中期的著名政治家、谋略家李泌(722-789年),他以布衣(白衣)身份参与朝政,最终官至宰相,是唐代政治史上的传奇人物

韦后乱政引发政变

唐朝武则天

韦后乱政是唐中宗李显统治晚期的一场重大政治危机,直接导致了唐朝宫廷政变的发生。韦皇后在唐中宗复位后逐渐掌控朝政,与女儿安乐公主、权臣武三思等

姚崇宋璟开元贤相

唐朝姚崇

姚崇和宋璟是唐玄宗开元年间两位杰出的贤相,被称为“开元贤相”或“姚宋”。他们在政治上励精图治,为“开元盛世”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姚崇的贡

姚崇开元盛世贤相

唐朝姚崇

姚崇是唐玄宗开元盛世时期的重要贤相,被誉为“救时之相”,与宋璟并称“姚宋”,为“开元之治”奠定了坚实基础。以下从多个维度解析其历史贡献与特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