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夏商 >> 详情

葛伯仇饷启战端

朝代:夏商 | 时间:2025-06-10 | 阅读:1043次
历史人物 ► 葛伯

“葛伯仇饷启战端”出自《尚书·夏书·甘誓》,记载了夏启征讨有扈氏的战争宣言。这一事件反映了夏初政权更迭时的部族冲突与军事征服,是早期国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案例。

葛伯仇饷启战端

背景解析

1. 政治语境

《甘誓》中“葛伯仇饷”指控有扈氏拒绝向夏后氏纳贡(“饷”),实为部族联盟体系瓦解的信号。夏启通过“家天下”取代禅让制,引发传统联盟成员反抗,《竹书纪年》载“有扈氏不服”,反映部族对中央权威的挑战。

2. 经济矛盾

“仇饷”实质是资源控制权的争夺。早期国家依赖贡赋维持统治,《孟子·滕文公》提到“葛伯放而不祀”,揭示祭祀权与物资征调权的捆绑。拒绝纳贡即否定政治臣属关系。

3. 军事变革

《甘誓》强调“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等战术纪律,反映夏代已出现常备军雏形。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戈、钺印证了专业化军事力量的存在,启通过武力镇压确立王权。

延伸史实

部族斗争:有扈氏为东夷强族,《史记·夏本纪》称其“为义而亡”,暗示存在争议。学者徐旭生认为这是华夏集团与东夷集团的冲突。

宗教合法性:启征战时宣称“天用剿绝其命”,利用天命观强化统治正当性,开创后世“恭行天罚”战争理论先河。

考古印证:二里头文化三期(约公元前1800年)出现的城垣和宫殿建筑,与夏启强化中央集权的时间节点吻合。

历史意义

该事件标志着“部落联盟→早期国家”的转型阵痛,通过军事征服构建层级统治。其贡赋纠纷模式影响商周“五服制度”,而《甘誓》本身成为现存最早的战前动员文书,蕴含早期法治思想(“戮于社”的刑罚原则)。

文章标签:

上一篇:清军入关定都北京 | 下一篇:周共王维稳守成

仲虺作诰辅商王

夏商仲虺

仲虺作诰是商朝历史上的重要政治文献,记载于《尚书·商书》中。仲虺是商汤的贤臣,在商朝建立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一事件反映了早期中国王朝更迭的

阳甲时期诸侯叛

夏商阳甲

阳甲(又称象甲)是商朝第18任君主,其统治时期(约公元前13世纪)确实出现了诸侯叛乱的局面,这一现象与商朝中晚期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矛盾密切相关。以

商朝巫咸的神秘占卜

夏商巫咸

商朝巫咸的占卜活动是殷商时期宗教与政治结合的重要体现,其神秘性不仅源于仪式本身的复杂性和超自然色彩,更与商代“神权政治”的社会结构密切相关。

夏铸九鼎镇四方

夏商大禹

夏铸九鼎是上古传说中极具象征意义的事件,传说大禹在治水成功后划分九州,并收集四方金属铸造九鼎,将各地山川神灵与奇物异兽的形象铭刻于鼎上。这一

葛伯仇饷引汤征伐

夏商葛伯

《葛伯仇饷引汤征伐》是记载于《尚书·仲虺之诰》中的著名历史事件,反映了商汤灭夏过程中的关键政治博弈。此事发生于约公元前1600年左右,是商汤推行"吊

葛伯仇饷激民愤

夏商葛伯

"葛伯仇饷激民愤"是中国古代文献《尚书·商书·汤誓》中记载的一则历史事件,反映了夏朝末年社会矛盾激化与商汤起兵伐夏的背景。该事件的核心是夏桀统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