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清朝 >> 详情

乾嘉学派兴起

朝代:清朝 | 时间:2025-06-28 | 阅读:1279次
历史人物 ► 康乾盛世

乾嘉学派是清代乾隆嘉庆时期(1735-1820年)兴起的学术流派,以考据学为核心,又称"朴学"或"汉学"。其兴起背景与多重因素密切相关:

乾嘉学派兴起

一、政治与社会环境

1. 高压:康雍乾三朝频繁的迫使学者转向避开现实的考据研究。如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开《四库全书》馆,表面提倡学术,实为思想控制,学者被迫钻研古籍校勘。

2. 社会相对稳定:"康乾盛世"的经济基础为学术研究提供物质支持,藏书家如黄丕烈、鲍廷博等私人藏书楼的兴盛为考据提供文献保障。

二、学术内在逻辑

1. 对理学的反动:针对明代空疏学风,顾炎武提出"经学即理学"的命题,阎若璩《古文尚书疏证》辨伪方法成为范例。

2. 方革新:形成"实事求是"的实证传统,发展出音韵训诂(如段玉裁《说文注》)、版本校勘(如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辑佚辨伪(如惠栋《周易述》)等系统方法。

3. 专业分化:吴派(惠栋)主"凡古必真",皖派(戴震)重"由字通词,由词通道",扬州学派(焦循、阮元)则调和二者。

三、主要学术成就

1. 经学:戴震《孟子字义疏证》批判程朱理学,王念孙广雅疏证》创立"因声求义"法则。

2. 史学:钱大昕《廿二史考异》、赵翼《陔余丛考》开创系统史考传统。

3. 子学毕沅墨子校注》、卢文弨《荀子校勘》恢复诸子原貌。

4. 科技考证:戴震考《水经注》、阮元编《畴人传》,重建古代科技史脉络。

四、历史影响与局限

该学派推动了中国实证传统的发展,梁启超称其为"科学的古典学派";但过度强调"回到汉儒"导致思想创新不足。道咸以后,随着社会危机加深,学派逐渐被今文经学取代,但其治学方法深刻影响了近代学术,如章太炎胡适等都受其滋养。

乾嘉学派是传统学术向近代转型的重要环节,代表了中国古代学术方的最高成就,但其"为学术而学术"的倾向也折射出专制时代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

文章标签:学派

上一篇:东林党争祸乱朝局 | 下一篇:夏癸亡国失社稷

洪承畴与明清易代的转变

清朝洪承畴

洪承畴(1593-1665)是明清易代之际极具争议性的关键人物,其人生轨迹反映了明末清初政治军事格局的剧变与士人阶层的复杂抉择。以下从多个维度分析其历史

清朝的币制改革与金融危机

清朝清朝

清朝的币制改革与金融危机是中国近代货币史与经济史研究的重要课题。清朝的货币制度经历了从传统银铜复本位制向近代化转型的艰难历程,其间多次改革尝

孝庄文皇后辅政

清朝孝庄

孝庄文皇后(1613年-1688年),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是清太宗皇太极的妃子、清世祖顺治帝生母、清圣祖康熙帝祖母。作为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她在顺

清朝末年慈禧政治生涯回顾

清朝慈禧

清朝末年慈禧的政治生涯是晚清历史中极为复杂且极具争议的一段时期。作为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以及光绪帝的摄政者,慈禧太后实际掌控清朝政权近

康乾盛世崛起

清朝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是中国清朝康熙(1662-1722)、雍正(1723-1735)和乾隆(1735-1796)三帝统治时期的鼎盛阶段,历时130余年。这一时期的清朝在政治、经济、疆域、文化等

康乾盛世达到顶峰

清朝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封建盛世,指清朝康熙(1661-1722)、雍正(1723-1735)和乾隆(1735-1796)三朝长达134年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的鼎盛主要体现在以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