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三国 >> 详情

李傕郭汜乱长安

朝代:三国 | 时间:2025-06-09 | 阅读:6250次
历史人物 ► 郭汜

李傕郭汜之乱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重要事件,发生于公元192年至195年之间,标志着董卓势力覆灭后关中地区权力真空引发的激烈冲突。以下是基于《后汉书》《三国志》等史料的分析:

李傕郭汜乱长安

1. 事件背景

董卓被吕布刺杀后,其部将李傕(北地人)、郭汜(张掖人)本欲解散军队逃亡,但在谋士贾诩建议下联合张济、樊稠等凉州将领,率兵反攻长安

凉州军事集团内部存在强烈的地域纽带,贾诩提出"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的煽动性言论,促使西凉军集结。

2. 长安陷落与暴政

192年六月,李傕等攻破长安,司徒王允,吕布败逃。汉献帝成为傀儡,李傕任车骑将军、郭汜任后将军,共掌朝政。

军事统治极端残暴,《后汉书》记载"放兵劫略,攻剿城邑,人民饥困,人相食"。太仓存粮被军队耗尽,出现"白骨委积"的惨状。

3. 内部火并

194年,李傕杀樊稠引发内部矛盾。195年,郭汜怀疑李傕下毒,两军在长安城内交战,死者万计。《九州春秋》载"天子闻兵至,走避于箭楼下"。

What cfm installation

4. 汉献帝东归

195年七月,在张济调解下,献帝借机东逃洛阳,李傕、郭汜又联合追击,在曹阳涧大败护驾军队。杨奉董承等依靠白波军与匈奴骑兵才勉强保驾。

196年献帝至洛阳时,宫室尽毁,《献帝纪》描述"百官披荆棘,依墙壁间",最终被曹操迎往许昌。

5. 历史影响

关中地区彻底衰败,《魏略》称"二三年间关中无复人迹",加速了全国经济重心东移。

凉州军阀的残暴统治客观上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提供了合法性依据。

贾诩在此事件中展现出乱世谋士的典型行为模式,先献策祸乱长安,后又辅助献帝出逃,体现了复杂的历史人物性格。

补充细节

李傕曾僭称"大司马",郭汜自号"大将军",皆超过汉制官职规格。

乱局中出现了"人相食啖"的极端情况,甚至发生军官将活人作军粮的记载(见《三国志·魏书·董卓传》裴注)。

196年李傕被段煨击杀,首级传示许都;郭汜被部将伍习所杀,标志动乱终结。

文章标签:郭汜

上一篇:李广难封叹命运 | 下一篇:晋安帝被弑之变

荀彧谏曹操缓称帝

三国曹操

荀彧谏曹操缓称帝一事,是汉末三国历史中的关键政治博弈。虽然《三国志》未明确记载荀彧直接劝阻曹操称帝的具体对话,但通过史料综合分析,可还原其核

乐不思蜀刘禅降

三国刘禅

“乐不思蜀”典故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描述蜀汉后主刘禅投降曹魏后的生活状态。以下是结合史实的详细分析: 1. 历史背景与投降经过蜀汉灭亡:公

诸葛恪新城惨败

三国诸葛恪

诸葛恪新城惨败是三国时期东吴一次重大的军事失利,发生于公元253年(吴建兴二年),也是诸葛恪政治生涯的转折点。以下是事件的详细分析: 背景与起因1.

陆逊夷陵破刘备

三国刘备

陆逊夷陵破刘备是三国时期东吴与蜀汉之间的一场关键战役,发生于公元222年(吴黄武元年,蜀汉章武二年)。此战是夷陵之战的组成部分,标志着刘备北伐的

李傕郭汜乱长安

三国郭汜

李傕、郭汜之乱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重要事件,发生于公元192年至195年之间,标志着董卓势力覆灭后关中地区权力真空引发的激烈冲突。以下是基于《后汉书

"江都之变"

隋朝郭汜

江都之变,又称“黄巾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事件,发生在东汉末年,具有很大的历史意义。本文将介绍江都之变的背景、原因、过程以及对历史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