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能手张文谦
朝代:元朝 | 时间:2025-06-29 | 阅读:9266次历史人物 ► 至元
张文谦(1217-1283),字仲卿,邢州邢台(今河北邢台)人,是元代著名的水利专家和政治家,辅佐忽必烈推行汉化政策,在水利工程与农业生产领域贡献卓著。其事迹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参与开凿通惠河,完善京杭大运河
张文谦与郭守敬合作,主持修建通惠河(1293年竣工),将大运河延伸至元大都(今北京),解决了漕运终点与京城之间的水路衔接问题。工程采用白浮泉引水方案,创新性地绕开沙河、清河低地,沿山麓筑堰引水,保障了水源稳定,使南方漕粮可直接运抵积水潭,年漕运量提升至300万石以上。这一工程奠定了明清两代北京供水与漕运系统的基础。
二、推动宁夏灌区复兴
1264年,张文谦以中书左丞身份巡视西夏故地(今宁夏一带),发现唐徕渠、汉延渠等古灌渠淤塞严重。他委派郭守敬实地勘测,通过疏浚旧渠、增建水闸堰坝、优化分水制度,恢复灌田万余顷,使"塞上江南"重现生机。其治理经验被收录于《西夏河渠图说》,成为元代西北水利的典范。
三、主持华北农田水利建设
在任御史台、司农司等职期间,张文谦推广"沟洫制",主张"因势利导,分区排水"。在河北、山东等地组织开挖排水沟网,减轻黄河泛滥导致的土壤盐碱化,并在盐碱地推广种植耐碱作物(如桑枣)。据《元史·食货志》记载,其措施使华北地区复垦农田达20余万顷。
四、科技与制度创新
1. 测量技术:支持郭守敬创立海拔高程测量法,首次以海平面为基准测定地形高差,为水利工程提供精确数据。
2. 水则碑应用:在重要河渠设立刻有水位标尺的石碑,实现旱涝预警的定量化管理。
3. 《农桑辑要》编撰:作为编修官之一,推动该官方农书收录水利技术章节,系统总结堤防修筑、堰闸维护等经验。
五、政治影响力
作为"汉法派"核心成员,张文谦多次奏请忽必烈"重农桑、宽赋役",促成1260年设立劝农司,1270年设司农司专管全国水利。其政策使元代前期水利建设投入占财政支出比例高达15%,远超宋金时期。
扩展知识:元代水利技术受回回水利(如波斯坎儿井)、西夏堤埽法等多元文化影响。张文谦团队在宁夏灌区采用的"卷埽法",即融合了党项族传统技术。此外,其水利管理中的"申明亭"制度(公示用水章程),直接影响了明代的水利法规《河防一览》。
文章标签:水利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