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韩非子法家思想崛起之时

韩非子法家思想的崛起主要体现在战国晚期的社会变革中,其背景与核心主张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 历史背景与时代需求 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导致礼崩乐坏,传统宗法制度瓦解。各国急需强化集权以应对兼并战争,儒家、墨
时间 ► 2025-07-14 | 标签 ► 法家思想 | 历史人物 ► 韩非子

[三国] 诸葛亮智取汉中策

诸葛亮在汉中之战中的策略主要体现在后勤保障、战术配合和心理战三个方面,虽然《三国志》等正史中对他直接指挥战斗的记载有限,但通过相关史料仍可还原其战略贡献。以下是具体分析: 1. 后勤体系的革新 木牛流马的
时间 ► 2025-07-11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诸葛亮

[春秋战国] 鬼谷子纵横家思想影响深远

鬼谷子作为纵横家的代表人物,其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军事、外交领域影响深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纵横术的理论体系 鬼谷子著有《鬼谷子》一书,系统阐述了纵横家的核心思想。其理论以“捭阖”为基础,
时间 ► 2025-07-08 | 标签 ► 纵横家 | 历史人物 ► 鬼谷子

[秦朝] 韩非法家思想传世

韩非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思想体系以“法、术、势”为核心,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政治理论与实践。以下从思想内涵、历史背景及后世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思想体系的三大支柱1. 以法为本 韩非主张“不别
时间 ► 2025-07-08 | 标签 ► 法家思想 | 历史人物 ► 韩非

[三国] 诸葛亮南征平孟获

诸葛亮南征平定孟获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稳定后方、巩固政权而发起的重要军事行动,发生于公元225年。以下是基于《三国志》等史料的史实分析及相关扩展: 1. 历史背景 - 蜀汉政权需求:刘备死后,南中地区(今云
时间 ► 2025-07-07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孟获

[清朝] 王夫之思想遗产

王夫之(1619—1692),明末清初思想家,字而农,号姜斋,世称船山先生,湖南衡阳人,是明清之际最具批判精神和哲学深度的学者之一。其思想遗产涵盖哲学、史学、政治学、伦理学等多个领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时间 ► 2025-07-07 | 标签 ► 思想遗产 | 历史人物 ► 王夫之

[明朝] 李贽的叛逆思想

李贽(1527—1602),号卓吾,明代中后期思想家、文学家,其思想以尖锐批判传统儒学、倡导个性解放而著称,被后世视为中国早期启蒙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叛逆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批判程朱理学的权威性李
时间 ► 2025-07-04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李贽

[三国] 蒋琬继诸葛亮治蜀汉

蒋琬继诸葛亮治蜀汉的施政与历史意义 蒋琬是蜀汉政权承续诸葛亮的关键人物,其执政时期(234—246年)面临诸葛亮北伐失利后的内外困局,但通过稳健的政策调整,延续了蜀汉的稳定。以下是其主要治国举措及历史意义: 1.
时间 ► 2025-07-04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诸葛亮

[三国] 诸葛亮隆中定三分

"隆中定三分"是指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在襄阳隆中与刘备初次会面时提出的战略规划,史称《隆中对》(或《草庐对》)。这一战略奠定了蜀汉政权的理论基础,并被陈寿收录于《三国志·诸葛亮传》。以下是基于史实
时间 ► 2025-07-04 | 标签 ► 三分 | 历史人物 ► 诸葛亮

[三国] 诸葛亮北伐壮志未酬

诸葛亮北伐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实现“兴复汉室”目标而发动的五次军事行动(建兴六年至十二年,228-234年),其战略意图是以攻代守,通过主动出击争取战略主动权。从军事史角度看,这些战役展现了冷兵器时代山
时间 ► 2025-07-03 | 标签 ► 诸葛亮 | 历史人物 ► 诸葛亮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