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 青铜司母戊鼎

青铜司母戊鼎是中国古代青铜器中的杰出代表,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这件青铜鼎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9厘米,重达832.84千克,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被誉为“青铜器之王”。 1. 历史背景:司母戊
时间 ► 2025-07-31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武丁

[西周] 周人发展农耕技术

周人发展农耕技术的历程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术革新与社会制度变革相辅相成。以下是周人农耕技术发展的主要表现及其历史背景:1. 农具改良与铁器应用 西周时期延续了商代的青铜农具(如耒、耜、
时间 ► 2025-07-20 | 标签 ► 农耕技术 | 历史人物 ► 周宣王

[夏商] 夏墟出土青铜爵器

夏墟出土的青铜爵器是中国早期青铜文明的重要见证。根据考古发现,二里头遗址(被部分学者认为是夏朝晚期都城)出土的青铜爵,是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青铜饮酒礼器之一,其年代约为公元前18世纪至前16世纪。这些爵器造
时间 ► 2025-07-19 | 标签 ► 青铜爵器

[夏商] 铸铜技术始兴盛

铸铜技术的兴盛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其爆发式发展通常与以下几个关键历史阶段和技术突破密切相关: 1. 青铜时代的来临(约公元前3000年) 最早的铸铜技术可追溯至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和伊朗高原,随后传
时间 ► 2025-07-08 | 标签 ► 铸铜技术 | 历史人物 ► 曾侯乙

[夏商] 商代青铜司母戊鼎

商代青铜司母戊鼎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的杰出代表,也是目前已知最重的青铜礼器,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该鼎因腹部内壁铸有"司母戊"三字铭文而得名,考古学界普遍认为它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铸造的祭器。该
时间 ► 2025-07-08 | 标签 ► 青铜 | 历史人物 ► 祖甲

[西周] 青铜鼎铸王权象

青铜鼎作为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典型代表,在王权象征体系中具有多维度的文化内涵和政治功能。以下是基于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的史实分析:1. 礼器制度与政治等级商周时期青铜鼎的形制、数量与组合严格遵循"列鼎制度"。《周
时间 ► 2025-07-06 | 标签 ► 青铜鼎 | 历史人物 ► 司母辛鼎

[夏商] 夏代青铜:工匠祖师夏铸鼎的故事

夏代青铜:工匠祖师夏铸鼎的故事 关于夏代的青铜器制作,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提供了部分线索。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其青铜文化代表了早期中国金属工艺的重要发展阶段
时间 ► 2025-07-02 | 标签 ► 青铜 | 历史人物 ► 昆吾

[西周] 青铜鼎盛铸重器

青铜鼎是中国青铜器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之一,其鼎盛时期主要集中在商周两代(约公元前1600年—前256年)。这一时期青铜鼎不仅是重要的礼器,更是权力与等级的象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工艺水平和宗教信仰。1. 商代
时间 ► 2025-06-30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正统

[西周] 青铜鼎簋祭祀重器

青铜鼎与簋是中国商周时期最重要的两类祭祀礼器,代表着权力、等级与宗教仪轨的紧密结合。以下从形制、功能、历史演变及文化内涵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鼎:权力象征与祭祀核心 1. 形制与分类 - 鼎分为方鼎(如司母
时间 ► 2025-06-20 | 标签 ► 青铜鼎簋 | 历史人物 ► 战国

[元朝] 元朝航海技术进

元朝的航海技术在继承宋代基础上有所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船舶制造技术 元代海船以"沙船"为代表,采用平底设计,适航性强,适合沿海及内河航行。福船(福建地区制造)则擅长远洋,采用水密隔舱技术,
时间 ► 2025-06-11 | 标签 ► 航海技术 | 历史人物 ► 元朝

  • 1
  • 2
  • 3
  • 4
  • 5
  • 6
  •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