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连横计,曾击败齐国、燕国等
朝代:秦朝 | 时间:2024-04-13 | 阅读:202次历史人物 ► 张仪
张仪,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他提出的“连横计”是中国古代外交之一大战术。据史书记载,张仪曾对齐国、燕国等国家采用连横计,成功达成了多项合作协议,对齐国和燕国的统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将就连横计及其在张仪外交中的成功运用进行探究。
一、连横计的概述
连横是战国时期的一种外交手段,是指利用一些有特殊关系的人对不同的诸侯国进行交际,以达到改变外交格局、争取各国支持的目的。而这些人就叫做连横之士。连横计是连横手段之一,主要由一些具有高超外交才能的 “连横之士”所执行。这些人凭借自己的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人际关系拓展能力,号召各诸侯国之间团结起来,共同对抗强敌,实行有益于各国长远利益的政策。
在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因实力强弱不同,关系复杂,在这种形势下,对于那些力量困弱的国家而言,若能运用连横计,就可以横跨两国之间,套利从而达到巩固自己的目的。比如在连横计的帮助下,小国如魏国曾联合起了大国秦、燕、赵等六国来共同对抗那个时期势力非常强大的楚国。
二、张仪在外交中成功运用连横计的案例
张仪是古代外交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功绩主要体现在连横计的成功运用中。由于其才能和胆略,被达到 “逆天行事”的赞誉。其实他的计划大多都是具有一定冒险性质的。值得一提的是,张仪此时已经成为赵国一流的外交人才,不仅出谋划策经常得到赵王的赏识,而且,他的连横计,也深受赵王的信任和嘉奖。
1. 对于齐国的应对
公元前284年,齐国的孟尝君王朝登基,他与秦国、赵国建立了一种多偏重地方对做法、少有中央对政的联盟。但是,赵国却始终没有被孟尝君纳入麾下。于是,赵国这边开始加强联盟中的大家族和州县两度,对其进行劝降。随后,赵国就找到了张仪,希望他出谋划策。
张仪精心制定出一套级联连横之策,通过他的调停,最终将孤立无援的赵国拉拢进了齐国的菜园子联盟之中。从此,赵国的地位仅次于齐国。
2. 对于燕国的应对
公元前278年,燕国侵略韩国,韩国请求了赵国的支援。但是,赵王对此很不确定,不敢亲自率军进攻,而它的军队也不足以应对燕国的入侵。而张仪却从不怕麻烦、不怕危险,他主动请战,去燕国交谈,并与燕王成为了好友。
张仪的出谋划策,使得燕国感受到赵国的实力,从而选择了暂时撤退。同时,齐国又联合了赵国、秦国一起向燕国进攻,使燕国陷入困境。不过张仪不满足于此,他又前往齐国和燕国之间进行了沟通。最终,张仪取得了燕国王的信任,燕国同意与赵国和深化联系、加强联盟。这次的结果是,赵国提高了影响力、降低了危险性,结束了燕国的侵略。
三、连横计的意义与价值
张仪的连横计在当时的战国时期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那时诸侯国之间的战争频繁,国与国之间的联盟关系非常不稳定,谋划一次联盟并维持压力平衡的活动并不容易。而张仪凭借自己的谋略、机智、胆略,利用连横计成功将自己的国家赵国联合到齐国、燕国的联盟中。这种将效益、协同、联合等元素有机结合起来的连横计,表现出了相当高的战略层面的战略素质 ,并成为了今天外交的重要参考模型。
总而言之,张仪之所以成为古代中国外交的杰出代表,一方面是其身体力行、实实在在做事,同时又极富智慧和勇气,因此得到了时代和后世的广泛认可和赞誉。另一方面,连横计的成功运用,也是中国古代外交史上的一大成功之举。在今天的国际关系中,中国有着丰富的外交经验,其中张仪的连横计更是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思路和参考模型。
文章标签:连横计
上一篇:鲁肃:吴国谋士 | 下一篇:钟离春:拜将封侯,忠诚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