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政治:晋朝统治体制及政治演变
朝代:晋朝 | 时间:2024-04-14 | 阅读:5534次历史人物 ► 司马炎
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它的政治体制及政治演变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探讨晋朝的统治体制及政治演变。
一、政治体制
晋朝的政治体制基本上继承了汉朝政治体制,不过也有所改变。晋时统治者采取了守成制度,即帝王为祖宗的继承人。统治者、官员、士族群体和社会阶层严格固化,权力逐渐集中于皇帝手中,中央官僚制逐渐形成。晋朝时期,政治体制的主要特征包括:
1. 科举制度
在晋朝时期,进士制度逐渐取代了官籍制度,科举制度成为选官的主要依据。科举制度的本意是选拔人才,不过因为许多不合格的人也能参加,因此度贡、放官等不当现象频繁发生。
2. 封建制度
晋朝时期,封建制度也得到了完善。晋朝上层大家族为了争夺更多的封地而进行内部斗争。在帝王的任命与封赏过程中,秉承了正统性原则,维护封建主义的等级制度。
3. 中央官僚制
晋朝的中央官僚制逐渐发展起来。皇帝以议政元老为首的辅政大臣来管理国政,主管军机,决定朝政。此外,还有吏、卿、御史等不同级别的官僚机构,形成了完整的官僚机构体系。
4. 军事制度
晋朝时期的军事制度主要分为南北两部分,其中北方主要依托于民团制度,南方则更加注重侵略性战争的持续,同时征兵制在晋朝也有所改变。
二、政治演变
1. 司马氏后世分裂
在晋朝政治演变的过程中,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司马氏后世分裂。在司马炎时期,由于分封制度和宗室土地私益等原因,加上其他事项冲突,导致皇室土地的分割,司马炎的后代分别占有各自的封地,权力分散,政治上不断的碎片化。
2. 节度制度的兴起
晋朝的节度制度在东晋时期已经出现,但真正进入全盛时期是在南北朝时期。在这一时期,节度大使拥有独立的军事力量和政治权力,实际上成为一个地方军阀,横跨大片领土。节度制度的形成,削弱了中央政府的军权和行政权力,加剧了朝政的烦乱。
3. 化外诸侯的割据与统一
晋朝的一大特点是较多化外诸侯,其中草原胡族、浙江吴越和西南诸侯等,对中央政权行使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这些诸侯地位复杂,与晋政府有着长期博弈,有时甚至拥兵自重,“割据一方”,对司马家后代的继位、边疆互市、联婚联系带来许多的政治上的问题。
综上所述,晋朝政治体制及演变概括起来就是皇权中心化和中央权力的逐渐被分散和削弱,地方军阀逐渐兴盛,化外诸侯的地方实力不断加强,导致朝局瓦解和王朝的覆灭。
文章标签: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