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汉朝 >> 详情

贾谊:著名的清议派经学家

朝代:汉朝 | 时间:2024-04-19 | 阅读:160次
历史人物 ► 贾谊

贾谊(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9年),字子长,汉朝人,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出身世家。他是著名的清议派经学家,其学说影响深远,对中国政治、文化乃至哲学思想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贾谊:著名的清议派经学家

贾谊早年曾经担任晁错的幕僚。他在官场上的表现出色,深得汉武帝信任和赞赏。后来他被任命为国子监祭酒,成为了学界的权威人物。贾谊的学问并不是非常突出,但他却有一种开启视野的、通达理性的学术思想,擅长从历史和人性的角度去考察坊间流传的文学艺术作品,发扬“老庄美学”。

贾谊生性刚毅,善谋策,对时政作风斗争十分关注。由于对汉代朝政的憧憬,他反对贵族世家,主张用人不论出身,提出了“以才论官”和“官必明法”两个著名政治主张。同时,他提倡“学行合一”,认为学术应该贴近实际生活,政治家应该具备高深学问和实践经验相结合的素养。在贾谊看来,学问是一种门槛,身世并不重要,只要有真知灼见,就能卓有成效地服务于社会。

贾谊的代表作品是《新书》,是一部汉代的学术巨著,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最高学术典范”。《新书》是贾谊的思想代表作,以严谨的措辞和深刻的理论见解,对史书和兵书的内容进行了深入地阐述和剖析。此外,贾谊还著有《过秦论》、《详论儒墨难同》等著作,均成为了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篇章。

贾谊的学术思想深受当时状况的制约,其表现出的学者精神和政治思想为后世开启了一扇通往“学治”道路的大门,引导了当时的学者以及后来的几千年发展方向。

文章标签:经学家

上一篇:张仪:连破赵魏、变法的帝国策士 | 下一篇:曹操赤壁铁骑

汉代的察举制与选官制度

汉朝察举

汉代的察举制与选官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官僚选拔体系,其形成与发展反映了西汉至东汉政治文化的演变。察举制始于汉文帝时期,成熟于汉武帝时代,逐步

汉灵帝时期的党锢之祸始末

汉朝杜密

汉灵帝时期的党锢之祸是中国东汉末年一场政治清洗运动,核心是对士族阶层的打压与宦官集团权力的扩张,其始末可从以下方面展开: 一、背景与起因1. 外戚

李广难封的悲情飞将军

汉朝李广

李广“难封”的悲剧是西汉军事制度与个人命运交织的典型历史案例。作为《史记》中形象最丰满的将领之一,李广的际遇折射出汉武帝时期军功评价体系的严

蔡伦改进造纸术流芳

汉朝蔡伦

蔡伦(约63年-121年),字敬仲,东汉时期桂阳郡耒阳县(今湖南耒阳)人,是中国古代造纸术的重要改进者,其贡献被视为世界文明史上的重大突破。蔡伦在汉

汉赋的发展与代表作品

汉朝贾谊

汉赋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种重要的文体,兴盛于两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以铺陈夸饰、辞藻华丽、结构宏大为特征,兼具诗、文特点。其发展可分为

贾谊过秦论

汉朝贾谊

《过秦论》是西汉政论家贾谊的代表作之一,全文分上中下三篇,旨在通过分析秦朝兴亡的历史教训,为汉文帝提供治国借鉴。以下从史实角度展开分析: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