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五代十国 >> 详情

徐温专权吴国

朝代:五代十国 | 时间:2025-08-01 | 阅读:8610次
历史人物 ► 李昪

徐温专权吴国是五代十国时期杨吴政权政治格局演变的重要阶段,其过程深刻反映了晚唐以来藩镇权力结构的变化。作为杨行密故旧,徐温通过一系列政治军事运作逐步掌握实权,最终架空杨氏王权,为后来南唐的建立奠定基础,其专权过程可分多个层面分析:

徐温专权吴国

一、政治资本积累阶段(902-908年)

徐温早年以"三十六英雄"身份追随杨行密起兵,因作战勇猛累迁右衙指挥使。905年杨行密病逝后,其子杨渥继位,徐温与张颢共同担任牙兵统帅。此时吴国表面维持节度使府体制,实际已形成"将寡兵骄"的局面。908年徐温联合张颢弑杀杨渥,标志着军将集团彻底凌驾于杨氏家族之上。

二、权力垄断过程(909-927年)

1. 清除政敌:909年徐温设计诛杀张颢,独掌牙军兵权。随后派养子徐知诰(李昪)出任升州刺史,在战略要地培植势力。

2. 制度改造:916年建立"幕府-朝廷"双轨制,自任两浙都招讨使、行军司马等要职,将节度使府的军事决策权与刺史权收归己手。

3. 架空王权:919年胁迫杨隆演称吴国王时,徐温以大丞相身份掌管尚书令事,独创"镇海-宁国两镇节度使"体制,控制吴国90%以上兵力。

4. 经济控制:在昇、润、常三州设立专营机构,垄断江淮盐铁贸易,其家族年收入相当于吴国财政三分之一。

三、专权体制特征

1. 政治联姻网络:长子徐知训娶杨溥之妹,次子徐知询娶钱镠之女,构建跨政权同盟。

2. 养子政治集团:重点培养徐知诰、徐知谏等七名养子,分掌诸州兵马,形成"徐氏诸子皆为使相"的局面。

3. 宗教合法性构建:922年资助道士聂师道修建玄真观,通过谶纬学说宣扬"东海鲤鱼飞上天"的政权更替预言。

历史影响层面

徐温专权标志着江淮政治精英从效忠节帅向侍奉权臣的转变。927年其病逝后,虽然名义上仍尊杨氏为主,但权力结构已完全固化:养子徐知诰控制中枢,亲生子孙掌握外镇兵权,杨溥沦为傀儡。937年徐知诰代吴建唐时,吴国十九州刺史中仍有十一人为徐温旧部,可见其经营之深。这种"武人政治家族化"的模式,成为五代藩镇向宋代文官体制过渡的典型中间形态。

文章标签:

上一篇:韩愈古文倡儒道 | 下一篇:宋代赈灾救济措施

顾闳中绘韩熙载图

五代十国顾闳中

顾闳中所绘的《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五代南唐时期的重要人物画杰作,现存版本为宋代摹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原作已佚。该作品以纪实性手法描绘了南

后晋的短暂统治

五代十国石敬瑭

后晋(936年—947年)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由沙陀人石敬瑭建立的短命王朝,定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历经两帝,仅存续11年。其兴亡与契丹的干预密切相关,是

五代壁画中的胡化元素

五代十国韩熙载

五代时期(907-960年)的壁画艺术在继承唐代传统的同时,明显受到北方游牧民族和西域文化的影响,形成独特的"胡化"风格。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现象的具

徐温专权吴国

五代十国李昪

徐温专权吴国是五代十国时期杨吴政权政治格局演变的重要阶段,其过程深刻反映了晚唐以来藩镇权力结构的变化。作为杨行密故旧,徐温通过一系列政治军事

徐温专权吴国

五代十国李昪

徐温专权吴国是五代十国时期杨吴政权政治格局演变的重要阶段,其过程深刻反映了晚唐以来藩镇权力结构的变化。作为杨行密故旧,徐温通过一系列政治军事

十国的佛教与道教影响

五代十国李昪

十国时期(907-979年)是唐末五代分裂格局下的区域性政权并存阶段,佛教与道教在此时期的传播与发展呈现出地域性差异和互动性特征,以下从多个层面分析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