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的修建
朝代:隋朝 | 时间:2024-04-21 | 阅读:4598次历史人物 ► 秦始皇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修建的一条人工运河,起于江苏省扬州市,止于天津市,全长约1794.5公里。它是全世界现存最长、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的古代运河,也是中国三大工程之一,其修建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大运河的修建历程。
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左右的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加强经济联系和便于军事运输,开始开凿运河。秦国的伟大统一,于公元前221年建成了连接南北的大运河,以备战时军需物资的运输之用。这条运河从京杭大运河分岔出来后,向北穿过淮河、大河、黄河,达到山东半岛,通行于东海与黄海之间,然后绕道于天津、北京等地汇入大海。
运河的修建绵延了数百年,其中最主要的工程分别发生在以下几个朝代:
一、秦代(公元前221年)
秦国吞并六国之后,通过修建长城和联通南北的大运河来巩固统一。由于梁支河和淮河在南北运输路径方面存在严重障碍,秦始皇帝于公元前221年下令开凿大运河,由美良渠南起,经淮河至泗水之间,干道全长会计400多里,当时是世界上开凿最长的河渠之一。
二、隋代(581年-618年)
隋朝太康年间,开凿了京杭大运河,此渠以中国大运河的南北干道为主线,以淮河支流泗河为支线,连接黄水、汜水、滦河等城镇,直至于天津、平津地区,历时都整整半个世纪,遍布了全国各个地方,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
三、宋代(960年-1279年)
南宋大运河的修建是基于北宋的基础上,于公元1280年至1286年间,在二十年之内扩建而成。修建这条大运河的背景是宋朝从北方迁都南方后,大批政府官员和贵族都南下,面临财政困难和物资调配的问题。于是,政府下令利用大力水手的劳力和工程师的技术,将原有的运河拓宽加深,同时在南方的水系间架起许多桥梁、水闸,使得以水路运输成为霸业。
四、明代(1368年-1644年)
明朝初年,由于水利工程落后,大运河逐渐淤塞、断续不通,干支流交通瘫痪。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令进行大规模整修,大规模投入兴建大规模的东线、中线和西线,历时整整百年之久,才恢复了大运河的繁荣景象。
总之,大运河的修建历程如同中国古代工程史上的一部巨型史诗,它记录了我国重大工程在哪步中从无到有,又从有到盛的历程,历经了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几个朝代的修建,展现了当时先进的技术水平、强大的官势势力和灿烂的历史文化。如今,大运河已经成为中国的重要文化遗产,享有“天堑变通途,泽留人文秀”的美誉。
文章标签:大运河
上一篇:侯景:南北朝时期著名军阀 | 下一篇:唐朝科技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