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西周 >> 详情

师寰平定徐淮乱

朝代:西周 | 时间:2025-07-05 | 阅读:8059次
历史人物 ► 黄巢

《师寰平定徐淮乱》是唐代后期一场重要的地方平叛事件,反映了中央政府对地方割据势力的强力镇压。以下结合史实展开分析:

师寰平定徐淮乱

1. 历史背景

唐懿宗咸通年间(860-873年),江淮地区因官吏贪暴、赋税繁重,民变频发。咸通九年(868年)庞勋徐州发动兵变,迅速波及淮河流域,史称"徐淮之乱"。叛军控制运河漕运,威胁朝廷经济命脉。

2. 师寰其人

师寰(?-869年)时任武宁军节度使,为唐初名将李靖后裔(本姓李,赐姓师)。其家族世代为将,熟悉江淮地形。史料称其"沉勇多谋",曾参与抵御南诏入侵,具有一定军事经验。

3. 平乱过程

- 初期失利:咸通九年冬,师寰首次围剿因轻敌冒进遭伏击,退守泗州。

- 战略调整:采纳部将建议,改用封锁淮河,切断叛军补给线。

- 决定性战役:在濠州(今安徽凤阳)利用火攻大破叛军,阵斩首领李圆、张行俭。

- 后续清剿:联合忠武军周宝部合围,于869年夏彻底平定徐泗地区。

4. 军事策略分析

- 活用江淮水网地形,以楼船阻断漕运通道

- 采用分化策略,招降叛军中的被裹挟农民

- 实施"坚壁清野",破坏叛军就地补粮计划

5. 历史影响

- 暂时保住东南财赋北运通道,延缓了唐王朝崩溃

- 暴露府兵制瓦解后地方军镇的失控风险

- 为后续黄巢之乱提供了叛乱模板(《旧唐书》载黄巢部将多曾参与徐淮乱)

6. 相关考证

近代在江苏盱眙出土的唐碑记载此战"斩首万级",但学者推测实际规模约3-5万人。敦煌文书P.2942号提到平叛后"徐泗疠疫",暗示战争造成严重民生灾难。

此役虽成功镇压叛乱,但未能解决唐末藩镇割据的根本矛盾。十年后王仙芝、黄巢起义爆发,最终葬送了大唐王朝。

文章标签:

上一篇:商朝外服制度的政治结构 | 下一篇:鲁班巧匠传奇

申侯引犬戎破镐

西周申侯

申侯引犬戎破镐京是西周灭亡的关键事件,发生于公元前771年。这一事件标志着西周王朝的终结和东周时代的开启。以下是基于史料《竹书纪年》《史记》等记

膳夫克铸鼎纪事

西周申伯

“膳夫克铸鼎纪事”所指的器物应为西周晚期的“膳夫克鼎”,即大克鼎,是目前中国青铜器中的重要代表之一,现藏于上海博物馆。该鼎的铭文和铸造背景具

师寰平定徐淮乱

西周黄巢

《师寰平定徐淮乱》是唐代后期一场重要的地方平叛事件,反映了中央政府对地方割据势力的强力镇压。以下结合史实展开分析:1. 历史背景 唐懿宗咸通年间

西周玉器佩戴制度考

西周周礼

西周玉器佩戴制度是宗法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通过玉器的材质、形制、组合方式彰显贵族等级身份,规范社会秩序。结合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可总

师寰平定徐淮乱

西周黄巢

《师寰平定徐淮乱》是唐代后期一场重要的地方平叛事件,反映了中央政府对地方割据势力的强力镇压。以下结合史实展开分析:1. 历史背景 唐懿宗咸通年间

黄巢起义冲天香阵

唐朝黄巢

黄巢起义是中国唐末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之一,其首领黄巢以“冲天大将军”自号,而“冲天香阵”一词出自黄巢的咏菊诗《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