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五代十国 >> 详情

冯道历仕五代的宰相生涯

朝代:五代十国 | 时间:2025-07-22 | 阅读:7485次
历史人物 ► 冯道

冯道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人物,生活于五代十国时期(约882—954年),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并在辽太宗时期短暂任职,因其跨越多个政权且位居宰相之职,被后世称为“历仕五朝八姓十一君”的政治传奇。他的仕途经历和处世哲学引发后世广泛争议,既有“政坛不倒翁”的赞誉,也有“毫无气节”的批评。

冯道历仕五代的宰相生涯

冯道的政治生涯

1. 早年仕途:

- 冯道出身寒微,早年以文才闻名,后唐庄宗李存勖时期(923年)被召为翰林学士,开启仕途。后唐明宗李嗣源即位后,冯道因才干出众升任宰相,主张“不结党、不专权”,推行轻徭薄赋政策,缓和社会矛盾。

2. 后晋时期:

- 后晋高祖石敬瑭灭后唐,冯道被保留相位。石敬瑭称臣契丹并割让燕云十六州时,冯道曾奉命出使辽国,以谦卑姿态化解危机,辽太宗耶律德光甚至戏称其为“老翁”。这一时期,他主持校订《九经》,推动儒家经典的刊刻传播。

3. 后汉与后周:

- 后汉刘知远短暂统治期间,冯道仍居相位。郭威建立后周后,冯道因年迈主动请辞,但被挽留担任太师。周世宗柴荣北伐时,冯道曾劝阻未果,后病逝于任上,享年七十三岁。

争议与评价

政治柔韧性: 冯道凭借审时度势的能力在乱世中屹立不倒,主张“但教方寸无诸恶,虎狼丛中也立身”,强调实用主义。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批评其“无廉耻”,而王安石则称赞其“能屈身以安人”。

文化贡献: 他主持的《九经》刻印是中国印刷史上的里程碑,为宋代儒学复兴奠定基础。此外,他生活简朴、体恤民瘼,在民间有“当世之士无贤愚,皆仰道为元老”的评价。

乱世生存逻辑: 五代十国政权更迭频繁,平均每朝仅存续十余年,冯道的“保身济民”策略反映了当时士人在分裂时代的两难选择。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认为其行为“非纯臣”,但也承认“非道则生民涂炭矣”。

历史影响

冯道的复杂性在于其突破了传统忠君观念的桎梏,将民生置于政权忠诚之上。他的存在凸显了乱世中道德与现实的张力,后世对其评价常随时代价值观变化而波动。明代思想家将其视为“因地制宜”的智者,而清代顾炎武则强调其行为对士人气节的侵蚀。无论如何,冯道的政治智慧和文化贡献在五代史上留下了不可忽视的印记。

文章标签:宰相

上一篇:裴行俭西域建功 | 下一篇:《武林旧事》都市记忆

石敬瑭献燕云

五代十国石敬瑭

石敬瑭献燕云十六州事件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政治决策之一,发生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晋政权建立过程中。以下从背景、过程、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

冯道历仕五代的宰相生涯

五代十国冯道

冯道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人物,生活于五代十国时期(约882—954年),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并在辽太宗时期短暂任职,因其跨越多个政权且

刘龑据南汉国

五代十国

刘龑是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国的建立者,原名刘岩,后改名为刘䶮("䶮"为其自创字,意为"飞龙在天")。他于917年在番禺(今广州)称帝,国号"大越",次年改国

刘言争武平

五代十国马殷

“刘言争武平”指的是五代十国时期楚国内部将领刘言与王逵、周行逢等势力围绕武平军节度使(治所在朗州,今湖南常德)展开的权力争夺。以下是基于史实

冯道历仕五代的宰相生涯

五代十国冯道

冯道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人物,生活于五代十国时期(约882—954年),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并在辽太宗时期短暂任职,因其跨越多个政权且

冯道历仕五朝的争议

五代十国冯道

冯道历仕五朝的争议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颇具复杂性和多元评价的议题。作为五代时期(907-960年)最具标志性的政治人物之一,冯道先后效力于后唐、后晋、后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