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明朝 >> 详情

解缙主编永乐大典

朝代:明朝 | 时间:2025-06-01 | 阅读:8954次
历史人物 ► 解缙

解缙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在明成祖朱棣的支持下主持编纂了《永乐大典》,这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类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百科全书之一。

解缙主编永乐大典

1. 解缙的背景与编纂动机

解缙(1369—1415),字大绅,江西吉水人,是明初著名的才子,被誉为“明朝第一才子”。他年少成名,洪武年间中进士,后因直言敢谏受到明太祖朱元璋的赏识。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为彰显文治武功,决定编纂一部涵盖古今知识的巨著,以巩固其统治合法性。解缙因学识渊博、文采斐然,被委以总纂修的重任。

2. 《永乐大典》的编纂过程

《永乐大典》的编纂始于永乐元年(1403年),至永乐六年(1408年)完成,历时五年。解缙率领两千多名学者,广泛搜集历代典籍,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理、医药、农艺、技艺等各类文献,最终编成22877卷(另说11095册),约3.7亿字。其规模之大、内容之广,堪称中国古代文化工程的巅峰之作。

3. 内容与编排特点

《永乐大典》采用“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的编排方式,按《洪武正韵》的韵目分类,条目下辑录相关文献,不仅保存了大量已佚古籍的片段,还收录了许多民间传说、技术记载和科学知识。例如,宋代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部分内容因《永乐大典》得以流传至今。

4. 历史意义与传承

《永乐大典》不仅是文化盛举,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然而,由于篇幅浩繁,原本仅抄录一部(称“永乐正本”),藏于南京文渊阁。嘉靖年间重录副本,但正本在明亡后神秘失传,副本亦在清代至近代屡遭劫难,现存不足400册,散藏于世界各地。

5. 解缙的结局与影响

解缙虽成就卓著,但因性格刚直,晚年卷入政治斗争,被诬陷下狱致死。然而,他主持的《永乐大典》成为后世研究古代文化的重要依据,清代修《四库全书》时亦以其为参考。现代学者通过残本仍能窥见其恢宏体系,部分佚书内容因此得以复原。

《永乐大典》不仅是中国古代典籍编纂的里程碑,更展现了明朝初期强盛的文化自信与开放态度。解缙的贡献不仅在于主持编纂,更在于他以卓越的学识为中华文明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遗产。

文章标签:

上一篇:元代医药学的成就 | 下一篇:清代的粮食仓储制度

周顺昌苏州民变案

明朝苏州

周顺昌苏州民变案是明末天启六年(1626年)发生于苏州的一场大规模民众抗议事件,其核心是东林党人周顺昌被捕引发的民变。这一事件集中体现了晚明社会的

朱允炆建文失位记

明朝朱允炆

朱允炆(1377—1402年),明朝第二位皇帝,年号建文,是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其短暂而充满争议的统治(1398—1402年)以“靖难之役”终结,

汤和谨慎善终

明朝汤和

汤和(1326年-1395年),字鼎臣,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功臣,位列“淮西二十四将”之一,以谨慎谦退的处世态度在洪武朝的清洗中得以善终。

洪武四大案始末

明朝洪武

明洪武年间(1368-1398),朱元璋为巩固皇权、肃清官僚系统,先后发动了四大案,史称"洪武四大案"。这些案件以高压手段清洗开国功臣和官僚集团,对明代政治

解缙编修永乐大典

明朝解缙

解缙编修《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重大事件,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说明:1. 背景与成书动机 明成祖朱棣为彰显文治成就、巩固政权合法性,于1

解缙主编永乐大典

明朝解缙

解缙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在明成祖朱棣的支持下主持编纂了《永乐大典》,这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类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百科全书之一。1. 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