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西周 >> 详情

周共王灭密国

朝代:西周 | 时间:2025-05-16 | 阅读:2447次
历史人物 ► 齐哀公

周共王灭密国是西周中期的一次重要军事行动,反映了周王室对诸侯控制力的变化。根据《史记·周本纪》和清华简《系年》等文献记载,此事发生于周共王(前922—前900年在位)时期,背景与西周礼乐制度下的政治博弈密切相关。

周共王灭密国

1. 事件背景

密国为姞姓诸侯国(一说祁姓),位于今甘肃灵台一带,是周人西部屏障。西周初期,密国作为屏藩参与过周康王时期的“鬼方之役”,但到共王时,因“密康公不献三女”触怒王室。《国语·周语》记载,密康公在泾水边获得三位同姓女子却未按礼制献给周王,被共王视为僭越,成为灭国的直接。

2. 军事与政治意义

共王此举实为强化王权之举。西周中期,王室权威逐渐受到诸侯挑战,通过惩戒密国,周共王重申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宗法原则。考古发现显示,灵台白草坡西周墓出土的“潶伯”青铜器可能与密国贵族有关,其墓葬规格骤降,印证了灭国后的政治清洗。

3. 制度与礼制因素

灭密事件凸显了西周“贡女制”的约束力。诸侯向周王进献女子是维系血缘政治的重要手段,密康公违礼行为被视作对分封体系的破坏。此外,《竹书纪年》提到共王“巡狩泾上”,灭密可能与其西巡巩固边防的战略有关,旨在震慑戎狄。

4. 后续影响

密国灭亡后,其地被纳入周王室直接管辖,部分遗民南迁至河南新密一带。此事成为西周由盛转衰的征兆之一,共王后期“荒服不朝”现象增多,王畿经济衰退,为厉王时期的“国人暴动”埋下伏笔。

扩展知识

清华简《系年》记载周共王“伐密”与伐秦先祖大骆之族有关,反映周人与嬴姓势力的博弈。

密国地理位置关键,控制陇东通道,灭密后周人加强了对泾渭流域的控制,但西戎压力未减,宣王时爆发“千亩之战”。

类似事件如周夷王烹杀齐哀公,均体现西周中后期王室通过暴力手段维系权威的困境。

文章标签:

上一篇:傅说举于版筑间 | 下一篇:孙武演兵斩吴王宠姬

周代车战的战术特点

西周随州

周代车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战车为核心作战方式的典型代表,其战术特点与这一时期的社会结构、军事制度及技术水平密切相关。以下是其主要特征及背景

周共王削弱诸侯

西周井田制

周共王(西周第八位君主,在位时间约为前922—前900年)削弱诸侯的举措是西周中后期王室权力衰微背景下的一次重要政治尝试。这一时期的统治面临诸侯坐大

申侯引犬戎破镐

西周申侯

申侯引犬戎破镐京是西周灭亡的关键事件,发生于公元前771年。这一事件标志着西周王朝的终结和东周时代的开启。以下是基于史料《竹书纪年》《史记》等记

膳夫克铸鼎纪事

西周申伯

“膳夫克铸鼎纪事”所指的器物应为西周晚期的“膳夫克鼎”,即大克鼎,是目前中国青铜器中的重要代表之一,现藏于上海博物馆。该鼎的铭文和铸造背景具

周夷王国势衰微败戎

西周齐哀公

周夷王时期(约公元前9世纪上半叶)是西周王朝由盛转衰的关键阶段。《史记·周本纪》载"懿王之时,王室遂衰",至夷王继位后,周王室面临的危机进一步加剧

周夷王烹齐哀公立威

西周齐哀公

周夷王烹齐哀公立威一事,是西周中期王权与诸侯博弈的重要历史事件,反映了周王室对地方诸侯的控制策略及其面临的挑战。以下是基于《史记·周本纪》《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