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五代十国 >> 详情

刘言逐边镐复湖南

朝代:五代十国 | 时间:2025-06-16 | 阅读:8087次
历史人物 ► 边镐

"刘言逐边镐复湖南"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五代十国时期,涉及楚国内部的权力斗争与南唐的军事干预。以下从背景、经过、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

刘言逐边镐复湖南

一、历史背景

1. 楚国政局动荡

楚王马希范于947年去世后,诸弟争位引发内乱。马希广、马希萼兄弟相攻,南唐趁机介入。951年,南唐将领边镐率军攻占长沙,楚国灭亡,马氏政权崩溃。

2. 地方势力崛起

楚旧将刘言时任朗州(今常德)节度使,掌握武平军,成为湖南地区最具实力的本土势力。南唐统治不得民心,苛政激化矛盾,为刘言起兵提供契机。

二、事件经过

1. 边镐治湘失败

南唐吞并楚地后,边镐任武安军节度使,但因横征暴敛引发民怨。其强制迁移楚王室、削夺将领兵权等举措,导致原楚势力强烈反弹。

2. 刘言起兵反唐

952年,刘言联合王逵、周行逢等将领,以"收复故土"为名起兵。南唐军队因水土不服、补给困难,在湖南山区屡遭挫败。同年十月,刘言攻占长沙,边镐仓皇北逃。

3. 战后格局

刘言被后周封为武平军节度使,名义上归附中原政权,实际保持半独立状态。王逵、周行逢等部将后来相继掌权,形成"武平政权"延续至963年降宋。

三、历史意义

1. 南唐扩张受挫

此役标志南唐经略湖南的失败,消耗大量国力却未稳固统治,为其后周世宗征淮战役的失利埋下伏笔。

2. 湖南地方化进程

武平政权延续楚地自治传统,发展农耕、兴修水利(如修复龟塘),为北宋统一后该地区的稳定奠定基础。

3. 五代藩镇模式典型

事件反映出五代时期"兵强马壮者为天子"的特点,武将集团通过兵变更迭权力,刘言、王逵、周行逢的相继夺权即是缩影。

延伸知识

边镐在南唐号称"边罗汉",因笃信佛教导致军政懈怠;周行逢后来严惩贪官,其妻邓氏亲自耕织的故事被载入《资治通鉴》。湖南地区出土的楚墓壁画及"天策府宝"钱币,为研究该时期提供了实物证据。

文章标签:边镐

上一篇:韩愈古文运动倡 | 下一篇:黄庭坚的江西诗派影响

五代第一女强人——花蕊夫人传奇

五代十国花蕊夫人

五代第一女强人——花蕊夫人传奇 花蕊夫人是五代十国时期著名的女性人物,因其才貌双绝、胆识过人,被誉为“五代第一女强人”。历史上至少有两位被称为

安重荣挑衅契丹

五代十国石敬瑭

安重荣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晋的重要将领,出身沙陀族,以骁勇善战闻名。他因不满后晋高祖石敬瑭向契丹称臣、割让燕云十六州的行为,多次公开抨击朝廷的屈

杜重威降契丹

五代十国石敬瑭

杜重威降契丹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晋政权的重要历史事件,发生于公元946年至947年之间。这一事件直接导致后晋灭亡,并反映了当时中原政权与契丹(辽国)之间

十国艳史之南唐后宫风云录

五代十国李璟

《十国艳史之南唐后宫风云录》聚焦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宫的权力斗争与情感纠葛,结合史实与文学演绎,展现这一时期宫廷生活的复杂面貌。以下从历史背景

边镐灭马楚国

五代十国边镐

边镐灭马楚国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吞并马楚政权的重要历史事件,发生于951年。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一、背景与前期形势1. 马楚内乱:马楚政权由马殷

边镐破楚俘马氏

五代十国边镐

边镐破楚俘马氏一事发生在五代十国时期,是南唐与楚国军事冲突的重要事件。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1. 历史背景南唐(937—975年)是五代十国时期南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