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汉世祖刘崇抗周
朝代:五代十国 | 时间:2025-05-19 | 阅读:2838次历史人物 ► 刘旻
北汉世祖刘崇抗周始末
北汉世祖刘崇(895年-954年),原名刘旻,沙陀人,五代十国时期北汉开国皇帝。刘崇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在后汉政权中担任重要职务。951年,郭威灭后汉建立后周,刘崇在太原称帝,建立北汉政权,与后周对抗。
刘崇抗周的主要措施包括:
1. 军事对抗:刘崇多次联合契丹军队南下进攻后周。954年,刘崇趁郭威刚去世之机,联合契丹大举进攻后周,在高平之战中被周世宗柴荣击败。
2. 外交结盟:刘崇采取"以辽制周"的策略,向辽国称臣,接受辽国册封为"大汉神武皇帝",与辽国建立密切关系,借助辽国力量对抗后周。
3. 内政建设:刘崇在太原建立政权后,设置百官,建立行政体系,铸造"汉元通宝"钱币,试图巩固统治基础。
4. 经济措施:北汉地狭民贫,刘崇采取重税政策维持政权运转和军事开支,导致民不聊生。
刘崇抗周的历史影响:
1. 延续了沙陀军事集团在河东地区的统治,形成五代末期的割据政权。
2. 加剧了中原地区与契丹的军事对抗,为后来宋辽战争埋下伏笔。
3. 其抗周失败标志着沙陀军事集团在中原影响力的衰落。
4. 北汉成为十国中存在时间最长的政权之一,直到979年才被北宋灭亡。
刘崇的抗周行动虽然最终失败,但反映了五代时期军阀割据的历史特点,也展现了河东地区在五代政治格局中的特殊地位。北汉政权的存在对研究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标签:
上一篇:武则天称帝与周朝建立 | 下一篇:张居正改革振朝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