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元朝 >> 详情

汪大渊航海志异

朝代:元朝 | 时间:2025-07-04 | 阅读:1574次
历史人物 ► 汪大渊

汪大渊是元代著名的民间航海家,其著作《岛夷志略》(原称《岛夷志》)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海外地理志,被誉为“东方的马可·波罗游记”。以下是对“汪大渊航海志异”的史实性解析和相关扩展知识:

汪大渊航海志异

1. 汪大渊的生平与航海背景

汪大渊(约1311-?),字焕章,江西南昌人,因家庭经商接触海外贸易,青年时便随商船出海。元朝开放的海外政策(如泉州港的繁荣)为其航海提供了条件。他于1330年、1337年两次远航,足迹遍及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东非,历时数十年。

2. 《岛夷志略》的内容与价值

地理范围:记录220余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今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印度、斯里兰卡、阿拉伯半岛、索马里等地,涵盖气候、物产、风俗、贸易等内容。

史料价值:补充了正史《元史》的不足,是研究14世纪中西交通史、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文献。书中对“层拔国”(今桑给巴尔)的记载是中国对东非最早的详细描述之一。

科技与民俗:提及航海技术(如“牵星术”)、异域奇珍(如龙诞香、椰子布)、原始部落(如“缅人巢居”)等,兼具科学性与志异性。

3. 航海中的“志异”元素

奇异生物:记载东南亚的“鹤顶”(犀鸟喙)、波斯湾的“人鱼”(可能为儒艮)。

文化现象:描述印度教徒“涂牛粪为净”、阿拉伯人“以椰枣酿酒”等习俗。

自然奇观:记录南海的“万里石塘”(南沙群岛)和“黑水洋”(深海区)的险恶。

4. 历史背景与航海技术

元代航海优势:指南针普及、福船设计先进、泉州港设立市舶司,形成“海上丝路”贸易网络。

对比其他文献:汪大渊的记载比《马可·波罗游记》更系统,比郑和航海图早近百年,但与《郑和航海图》相比缺乏精确航线记录。

5. 汪大渊的历史地位

他被誉为“中国的伊本·白图泰”,但因出身民间,正史无传,著作曾长期散佚,清人从《永乐大典》辑出部分内容。其纪实风格影响明代《瀛涯胜览》等著作。

扩展知识:

“志异”的限度:汪大渊虽记录奇闻,但多基于实地考察,不同于《山海经》的想象,体现元代务实学风。

争议考据:部分地名如“罗娑斯”(可能为澳大利亚)存疑,学界尚有争论。

国际影响:19世纪后,西方汉学家将《岛夷志略》译介至欧洲,成为研究印度洋贸易史的关键资料。

文章标签:航海志

上一篇:黄庭坚松风阁诗 | 下一篇:弘治中兴重现治世

元军远征占城失利

元朝忽必烈

元军远征占城(今越南中南部)是元世祖忽必烈时期对东南亚地区的一次重要军事行动,但最终以失利告终。这次远征的背景、过程和结果反映了元朝对外扩张

西南土司制度确立

元朝忽必烈

西南土司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王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特殊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主要存在于元、明、清三代,延续时间长达六百余年。其核心是通

汪大渊航海志异

元朝汪大渊

汪大渊是元代著名的民间航海家,其著作《岛夷志略》(原称《岛夷志》)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海外地理志,被誉为“东方的马可·波罗游记”。以下是对“汪大渊

杨维桢铁崖诗派

元朝延祐

杨维桢与铁崖诗派是中国元代文学史上极具个性与影响力的流派,其文学主张和实践突破了元代主流诗风的束缚,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分

汪大渊航海志异

元朝汪大渊

汪大渊是元代著名的民间航海家,其著作《岛夷志略》(原称《岛夷志》)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海外地理志,被誉为“东方的马可·波罗游记”。以下是对“汪大渊

汪大渊航海见闻

元朝汪大渊

汪大渊是元代著名的航海家和旅行家,其著作《岛夷志略》记录了14世纪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东非等地的海上贸易与风土人情,是研究元代海外交通史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