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夏商 >> 详情

傅说举贤助武丁

朝代:夏商 | 时间:2025-06-21 | 阅读:7425次
历史人物 ► 傅说

傅说举贤助武丁商朝历史上著名的治国典故,展现了早期中国政治中的贤能举荐制度与实践。以下依据史实展开说明:

傅说举贤助武丁

一、傅说的身份与出身

傅说(约公元前14世纪)原是傅岩(今山西平陆)从事版筑(夯土筑墙)的奴隶或刑徒。《尚书·说命》记载其出身卑微,但才智超群。这种从底层选拔人才的方式,体现了商代"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用人理念,与后世《墨子·尚贤》"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思想相通。

二、武丁的求贤背景

商王武丁(公元前1250-前1192年在位)是商朝中期复兴的关键君主。据甲骨文记载,武丁即位初期面临诸侯不朝、羌方等外族侵扰的困境。他通过"三年不言"观察朝政(《礼记·缁衣》),暗中寻访贤才,最终通过"梦得圣人"的政治策略,以托梦形式合理化对傅说的破格任用。

三、举荐过程的政治智慧

1. 托梦说:武丁声称梦见天帝赐予贤臣,通过描绘圣人形象使群臣在傅岩找到吻合特征的傅说。这种神话叙事实为化解世官制阻力的政治手段。

2. 礼制突破:商代官职多世袭,武丁打破阶层禁锢,直接授予傅说相权。《史记·殷本纪》载"举以为相,殷国大治",显示其改革魄力。

3. 职能定位:傅说被任命为"导辅"(《国语·楚语》),掌管政令制定与执行,甲骨文中可见其参与祭祀、军事等核心事务。

四、治国成就与制度创新

1. 军事扩张:傅说辅佐武丁征服土方、鬼方等部族,甲骨文记载此时期战争频率显著增加,商朝版图达到极盛。

2. 经济政策:推广"协田"制(集体耕作),发展青铜冶铸业。考古发现殷墟时期农具、礼器数量激增。

3. 法律建设:《说命》三篇记载其提出"惟口起羞,惟甲胄起戎"的慎政思想,可能参与修订《汤刑》。

五、历史影响与后世评价

1. 政治典范:成为后世"明君贤相"的模板,孔子称"高宗(武丁)谅阴,三年不言"(《论语·宪问》)。

2. 文学传承:《说命》被收入《尚书》,虽已佚失,但《礼记》《孟子》等多有引述其治国箴言。

3. 考古佐证:殷墟YH127坑甲骨中出现大量武丁时期卜辞,"妇好"等将领的活跃印证了该时期国力强盛。

傅说的故事反映了早期官僚选拔制度的萌芽,其"从奴隶到宰相"的逆袭,本质是商代贵族政治向贤能政治过渡的缩影。甲骨文中"小臣"等非贵族官职的出现,说明这种用人突破并非孤例。该事件对中国古代"选贤任能"政治传统的形成具有奠基意义。

文章标签:

上一篇:捻军起义与清政府镇压 | 下一篇:莒己兹舆期东夷附周

相土探索拓疆域

夏商相土

相土是商朝先公之一,契的孙子,昭明之子。据《史记·殷本纪》记载,相土在商族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积极开拓疆域,将商族的势力范围向东扩张。《诗

妹喜倾城夏桀宠

夏商夏桀

妹喜是夏朝末代君主夏桀的宠妃,其故事在《史记·夏本纪》《列女传》等古籍中均有记载,但细节多带有后世附会的传说色彩。以下是基于史实的分析及扩展:

太戊修德商复兴

夏商太戊

太戊是商朝第十位君主,在位时期(约公元前15世纪)通过推行德政实现了商朝的复兴,史称“太戊中兴”。这一时期的政治举措和文化发展为商朝中期的稳定奠

崇侯虎夏商时期将领探源

夏商崇侯虎

崇侯虎是商朝末期的重要将领,其事迹主要见于《史记·殷本纪》和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等史料。他是商纣王时期的主要支持者之一,历史上以残暴贪腐著称,但

傅说举贤助武丁

夏商傅说

傅说举贤助武丁是商朝历史上著名的治国典故,展现了早期中国政治中的贤能举荐制度与实践。以下依据史实展开说明: 一、傅说的身份与出身傅说(约公元前

傅说举于版筑间

夏商傅说

"傅说举于版筑间"出自《尚书·说命》,记载了商王武丁破格提拔奴隶出身的傅说为相的故事。这一事件体现了商代不拘一格用人才的政治智慧,也是中国古代"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