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五代十国 >> 详情

吴越国与海外贸易

朝代:五代十国 | 时间:2025-08-04 | 阅读:2650次
历史人物 ► 越国

吴越国(907-978年)是五代十国时期钱镠建立的割据政权,以杭州为中心,统治今浙江及苏南部分地区。其海外贸易的繁荣得益于地理优势、政策扶持和技术创新,成为东亚海洋贸易网络的重要节点。以下从多个角度展开分析:

吴越国与海外贸易

一、地理与港口基础

1. 杭州湾枢纽地位:吴越国控制明州(今宁波)、温州、台州等天然良港,其中明州自唐代已是对日贸易主要港口,北宋《太平寰宇记》载其"海外杂国贾船交至"。

2. 大运河连接:通过江南运河与国内水系连通,将海外商品转运至中原。钱镠扩建杭州城时特设"通江桥"、"候潮门"等水陆码头设施。

二、官方主导的贸易体系

1. 朝贡贸易:据《吴越备史》记载,钱氏政权通过官方使团与日本、高丽、契丹等进行朝贡往来,934年一次遣使即携"锦绮珍玩"五百余件。

2. 博易务设置:仿唐代市舶司制度设立专职机构,管理进出口税收。《十国春秋》载吴越国"以海舶贡赋,市易专其利"。

三、主要贸易对象与商品

1. 对东北亚贸易

- 出口:越窑青瓷(日本福冈、博多遗址多有出土)、丝绸(吴越专门生产"秘色瓷"配套的锦袱)、经卷(钱弘俶刻印佛经输往高丽)

- 进口:日本砂金、(原料),高丽人参、松子等药材

2. 东南亚转口贸易

- 通过阿拉伯商人中转,输入香料(胡椒、乳香)、象牙,出口铜钱(马来西亚出土吴越"宝正"年号钱)

四、航海技术与商业创新

1. 造船技术:采用水密隔舱技术,船只载重量达"万斛"(约500吨),《宋会要》记载吴越降宋时献海船400艘。

2. 金融支付:广泛使用铅质"钱牌"作为贸易凭证,系中国早期汇票雏形,1957年杭州出土的"宝正六年"钱牌可证。

五、宗教文化输出

1. 佛教交流:吴越国印制的《宝箧印经》通过商船传入日本,奈良东大寺现存钱弘俶跋文刻本。

2. 建筑影响:杭州雷峰塔、六和塔的建筑风格经海路传至朝鲜半岛,高丽时期砖塔可见吴越样式。

六、历史延续性

吴越国纳土归宋后,其海外贸易体系被北宋继承。元祐二年(1087)正式在杭州设市舶司,《宋史·食货志》特别提到"杭、明、广三州船舶司"的沿革关系。近年舟山海域发现的五代沉船中,越窑瓷器与中东玻璃器共存,证实了吴越国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关键地位。

文章标签:

上一篇:魏晋音乐舞蹈 | 下一篇:杨谅叛乱遭镇压

王建:前蜀国的开创者及其事迹

五代十国王建

王建(847年-918年),字光图,许州舞阳(今河南舞阳)人,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国的开国君主。他出身贫寒,早年投身军旅,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逐

吴越国与海外贸易

五代十国越国

吴越国(907-978年)是五代十国时期钱镠建立的割据政权,以杭州为中心,统治今浙江及苏南部分地区。其海外贸易的繁荣得益于地理优势、政策扶持和技术创新

十国文化差异研究

五代十国

十国文化差异研究:历史视角下的多元文明探讨 十国时期(907—979年)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分裂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南方九国(前蜀、后蜀、南吴、南唐

李煜亡国词人

五代十国李煜

李煜(937—978),南唐末代君主,史称李后主,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富悲剧色彩的亡国词人之一。他政治上软弱无能,但艺术造诣极高,尤其在词作领域开创了“

吴越国与海外贸易

五代十国越国

吴越国(907-978年)是五代十国时期钱镠建立的割据政权,以杭州为中心,统治今浙江及苏南部分地区。其海外贸易的繁荣得益于地理优势、政策扶持和技术创新

十国时期的建筑风格与特色

五代十国越国

十国时期(907年—979年)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分裂阶段的组成部分,各政权因地域、文化及技术传承的差异,形成了多元的建筑风格与特色。这一时期建筑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