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宋朝 >> 详情

苏舜钦沧浪亭清吟

朝代:宋朝 | 时间:2025-05-21 | 阅读:6317次
历史人物 ► 司马光

苏舜钦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字子美,祖籍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为北宋诗新运动的重要人物,与梅尧臣并称“苏梅”。他的《沧浪亭记》是其散文代表作之一,记载了他在苏州建造沧浪亭的经过与隐逸情怀,具有极高的文学与史料价值。

苏舜钦沧浪亭清吟

1. 背景与创作动机

苏舜钦因支持范仲淹"庆历新政"遭政敌诬陷,于庆历四年(1044年)被削职为民,流寓苏州。他购得五代吴越广陵王钱氏旧园,临水筑亭,取《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之意命名"沧浪亭",并作《沧浪亭记》。此文既是对政治挫折的自我宽慰,也体现了士大夫"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哲学。

2. 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

《沧浪亭记》以质朴流畅的笔法描绘园林景观:"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文中借景抒怀,提出"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的观点,将园林审美提升至哲理高度。其写景、议论、抒情浑然一体,继承了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传统,又开创了宋代文人园记的新范式。

3. 沧浪亭的历史演变

沧浪亭后成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南宋为韩世忠所得,称"韩园";元代改为僧寺;明清屡有修葺,现存建筑多为清康熙重建。欧阳修曾作《沧浪亭》诗:"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暗讽朝廷贬谪贤才之举。清代学者梁章钜将此句与苏舜钦"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集为沧浪亭楹联。

4. 文学史意义

《沧浪亭记》标志着中国园林文学的重要转折:其一变唐代园林书写的贵族化倾向,确立文人私园作为精神庇护所的书写传统;其二将"吏隐"思想具象化,影响了后世如归有光《沧浪亭记》、袁枚《随园记》等创作。苏舜钦的"沧浪"意象更成为士人超脱政治困境的符号,如朱熹《沧浪濯足》图赞即化用其意。

5. 相关文史知识

苏州沧浪亭现存石刻《沧浪亭记》为晚清重刻,原碑已佚。园中"印心石屋"为林则徐手书,御碑亭存康熙南巡题诗。近代学者王蘧常考证,苏舜钦选址可能受唐末诗人陆龟蒙故宅影响。其"静中情味世无双"的园林美学,与司马光独乐园、朱熹武夷精舍共同构成宋代士人园林的精神谱系。

文章标签:

上一篇:十国佛教发展小史 | 下一篇:王实甫著西厢记

宋代理学三派之争

宋朝张载

宋代理学三派之争主要指以程颢、程颐为代表的洛学,以张载为代表的关学,以及以朱熹为代表的闽学(亦称程朱理学)之间的思想分歧与辩证发展。这三派虽

苏洵政论文研究

宋朝苏洵

苏洵政论文研究是宋代文学与政治思想史交汇的重要议题。苏洵(1009—1066)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政论文以《几策》《权书》《衡论》为代表,体现了北宋

寇准澶渊定策

宋朝寇准

寇准澶渊定策是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寇准在景德元年(1004年)辽军南侵时,力促宋真宗亲征澶州(今河南濮阳),最终促成《澶渊之盟》的重大决策。这一事件

王禹偁的直言风骨

宋朝欧阳修

王禹偁(954-1001)是北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以直言敢谏、刚正不阿的风骨著称于世。他出身寒微,却凭借才学入仕,历任右拾遗、知制诰等职,在北宋

《宋代女子教育探微》

宋朝司马光

《宋代女子教育探微》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高度繁荣的时期,社会风气相对开放,女子教育在这一阶段呈现出独特的发展态势。尽管受到“男尊女卑”传统观

司马光资治通鉴成

宋朝司马光

《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成书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历时19年完成。以下是关于该书编纂背景、内容特点及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