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时期的农业工具
朝代:夏商 | 时间:2025-07-02 | 阅读:3673次历史人物 ► 甲骨文
夏商时期是中国早期文明发展的重要阶段,其农业工具的进步反映了从原始石器向青铜器过渡的技术变革。以下是该时期主要农业工具及其特点的详细分析:
1. 石器工具
夏商时期仍广泛使用新石器时代延续下来的磨制石器,但制作工艺更精细:
石斧:用于砍伐树木、开垦荒地,部分斧身加装木柄以提高效率。
石铲:扁平刃部,用于翻土和除草,商代出现有肩石铲,更符合力学原理。
石镰:锯齿刃口,比早期打制石器更锋利,用于收割谷物(如粟、黍)。
石刀(铚):半月形或长方形,绑附于手掌或木柄上切割作物穗部。
2. 骨角蚌器
因取材便利,骨角工具在夏商农业中占重要地位:
骨耜:模仿农耕工具“耒耜”,用大型动物肩胛骨制成,可翻松土壤。
蚌镰:以蚌壳磨制,边缘开刃,轻便易用,多见于豫北地区的商代遗址。
3. 木制农具
木质易腐难存,但从遗迹可推测其应用:
耒:双齿木杈,用于点播种子或挖掘,商代甲骨文“耤”字即描绘人持耒耕作。
木耜:木板制成,形似铲,结合脚踏横木增加下压力。
4. 青铜农具的萌芽
商代中晚期,青铜开始用于农具制作,但受限于资源,多为贵族掌控:
青铜锛:用于加工木材或疏松硬土,江西吴城遗址出土的铜锛带有棱脊。
青铜镢:三角形宽刃,类似于镐,适用于开沟或掘土。
青铜镰:少量发现,形制仿石镰,但耐用性显著提升。
5. 耕作技术进步与社会影响
耦耕:两人协作的耕作方式(如“协田”),甲骨文记载商王曾组织大规模集体农耕。
水利雏形:二里岗遗址发现水井和沟渠,暗示人工灌溉的萌芽。
作物种类:粟、黍为主,商代新增稻、麦,工具分化促进轮作制发展。
结语
夏商农业工具体现了“多元材料并存”的特点,石器仍为主导,青铜工具代表技术突破但未普及。这一阶段的进步为西周时期的铁器革命奠定了基础,推动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最终确立。
文章标签:农业工具
上一篇:龚自珍的启蒙思想家生涯 | 下一篇:虢石父谗言祸乱朝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