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夏商 >> 详情

费昌去夏归商汤

朝代:夏商 | 时间:2025-06-26 | 阅读:816次
历史人物 ► 费昌

费昌是夏朝末年的重要人物,其“去夏归商”的举动见证了夏商政权更迭的关键转折。根据《史记·夏本纪》和出土文献记载,这一事件具有多重历史背景和深层含义:

费昌去夏归商汤

1. 身份与动机

费昌为夏桀时期费国(今山东费县一带)的君主,属于夏朝附属方国。其归附商汤的直接原因是夏桀暴政,《竹书纪年》记载夏桀“虐百姓、毁社稷”,导致诸侯离心。费昌作为东夷系方国首领,与商汤所在的东夷-华夏交融区势力联系紧密,政治倾向更倾向于新兴的商部落。

2. 地缘政治较量

夏桀统治后期,商汤采用伊尹“间夏”策略,通过联姻、结盟等方式瓦解夏朝盟邦。费国地处山东半岛,控制着东海盐业和青铜之路,其倒戈使夏朝丧失东部屏障。清华简《尹至》提到汤“自西翦西邑夏”,而费昌归商正是商汤“东收夷族”战略的重要成果。

3. 文化与信仰转型

考古发现显示,夏商交替期出现祭祀礼器从陶器向青铜器的转变。费昌携礼器投商的行为,反映了东夷族群对商族“天命观”的认同。二里岗文化早期出现的夷式陶鬲与商式青铜器共存现象,可能与此事件相关。

4. 后续影响

费氏后裔在商代长期担任要职,殷墟甲骨文中多见“费侯”记载。西周分封时,费地成为鲁国附庸,但保留夷商混合的文化特征,《左传》仍称“费人”有独特习俗。

这一事件本质上是部族联盟体系崩溃的缩影,夏朝“九夷不贡”的危机通过费昌归商得到具象化呈现。传世文献与考古证据共同印证,夏商易代不仅是王朝更替,更是中原与东夷势力的一次大重组,为商代“邦畿千里”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文章标签:

上一篇:和珅权倾朝野 | 下一篇:周夷王烹齐哀公立威

商朝的医学知识与巫术

夏商商朝

商朝(约公元前1600—前1046年)的医学知识与巫术密切相关,呈现出“医巫不分”的特点,这一现象体现了早期文明对疾病和自然力量的认知方式。以下从多个角

商朝的工匠与技艺传承

夏商商朝

商朝是中国青铜器时代的鼎盛时期,其工匠群体及其技艺传承在中国古代工艺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以下从多个方面具体分析商朝的工匠体系与技艺特征: 一、工

商代的社会阶级与分工

夏商妇好

商代(约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世袭制王朝,其社会结构呈现出明显的阶级分层与专业化分工,这些特征在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中均有充分

夏朝的方国与周边关系

夏商甘誓

夏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其政治结构中存在大量被称为“方国”的自治政治实体。这些方国与夏王室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构成了早期国

费昌谏桀终归商

夏商费昌

费昌是夏朝末年的一位贤臣,担任太史令一职。夏桀是夏朝最后一位君主,以暴虐荒淫闻名,导致民怨沸腾。费昌作为夏朝重臣,多次劝谏夏桀,希望他收敛暴

费昌去夏归商汤

夏商费昌

费昌是夏朝末年的重要人物,其“去夏归商”的举动见证了夏商政权更迭的关键转折。根据《史记·夏本纪》和出土文献记载,这一事件具有多重历史背景和深层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