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 朱熹思想体系解析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南宋著名理学家,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思想体系以“理学”(又称“道学”)为核心,融合了儒家经典、佛教思辨与道家宇宙观,对后世东亚文化影响深远。以下从多个角度解析其思想
时间 ► 2025-07-10 | 标签 ► 思想体系 | 历史人物 ► 朱熹

[秦朝] 秦朝的隐士文化与思想流变

秦朝的隐士文化与思想流变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一个较为特殊的现象。尽管秦朝以法家思想为主导,推行严刑峻法、中央集权,但隐士传统并未完全消失,反而在特定的政治环境中展现出独特的形态,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时间 ► 2025-07-08 | 标签 ► 隐士文化 | 历史人物 ► 秦朝

[西周] 妇好墓与商周文化传承

妇好墓与商周文化传承 妇好墓是1976年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发掘的商代晚期墓葬,墓主为商王武丁的配偶妇好。该墓保存完整,出土了1928件随葬品,包括青铜器、玉器、骨器、陶器等,是研究商周文化传承的重要实物资料。妇
时间 ► 2025-07-07 | 标签 ► 妇好墓 | 历史人物 ► 妇好

[春秋战国] 申不害术治思想探析

申不害是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之一,与商鞅、韩非并称法家三大思想家。他主张以"术"治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术治"思想体系,在韩国变法中付诸实践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维度探析其思想内涵与历史意义: 一
时间 ► 2025-07-06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申不害

[晋朝] 《竹林七贤的思想与影响》

《竹林七贤的思想与影响》 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以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为代表的七位名士,他们因常集于竹林中饮酒清谈而得名。其思想融合了儒家、道家与玄学,展现了魏晋风度的核心精神,并对后
时间 ► 2025-07-06 | 标签 ► 思想 | 历史人物 ► 陶渊明

[秦朝] 秦朝的兵法与战争思想

秦朝的兵法与战争思想主要继承了先秦时期的军事理论精华,同时结合自身实践形成了一套务实、高效的战争体系,其核心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 法家思想的军事实践 秦以法家“赏罚分明”“以刑去刑”思想为指导,将军队
时间 ► 2025-07-04 | 标签 ► 兵法 | 历史人物 ► 秦朝

[春秋战国] 孟子民贵君轻思想

孟子“民贵君轻”思想是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重要体现,源于战国时期儒家学派对周代以来政治经验的总结和升华。这一思想的核心在于强调民众在国家治理中的根本性地位,并对君权提出道德约束。以下从多个层面展开分析:
时间 ► 2025-07-03 | 标签 ► 孟子 | 历史人物 ► 孟子

[夏商] 夏商时期的文化传承与遗产保护

夏商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形成阶段,其文化传承与遗产保护研究涉及考古学、历史学和文化遗产保护等多领域。以下是关于该时期文化传承与遗产保护的核心内容: 一、夏商时期的文化传承1. 文字的早期发展 - 商代甲
时间 ► 2025-07-03 | 标签 ► 文化 | 历史人物 ► 甲骨文

[春秋战国] 墨子与兼爱非攻思想

墨子(约公元前470年—前391年)是战国初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核心思想"兼爱"与"非攻"构成了墨家学说体系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思想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一、兼爱思想的理论内涵1. 平等之爱的哲学基
时间 ► 2025-07-02 | 标签 ► 墨子 | 历史人物 ► 墨子

[春秋战国] 老子道家思想探秘

老子道家思想探秘 老子(约公元前6世纪—前5世纪),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集中体现于《道德经》(又称《老子》)一书中。道家思想以“道”为核心,主张自
时间 ► 2025-07-02 | 标签 ► 道家思想 | 历史人物 ► 老子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