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 张全义洛阳复民生
张全义(852—926)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后唐的重要将领和行政官员,任河南尹期间(888—926)主持洛阳地区近40年的重建与治理,其恢复民生的事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 战后废墟重建 洛阳历经黄巢之乱(875—884)、秦宗权时间 ► 2025-07-06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资治通鉴
[明朝] 明成祖迁都北京考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是中国古代政治地理格局的重大变革,其背景、动机与影响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等多重维度,现综合分析如下: 一、迁都背景与动机1. 政治原因 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夺取政权后,南京作为建文帝旧都存在时间 ► 2025-07-03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明成祖
[南北朝] 洛阳伽蓝记中的城市史
《洛阳伽蓝记》是北魏时期杨衒之所著的佛教地理志兼城市史文献,记录了北魏都城洛阳的佛寺盛况与城市风貌,兼具文学价值与史料价值。以下从城市史角度分析其核心内容及相关史实:1. 城市布局与空间结构 北魏洛阳城时间 ► 2025-07-03 | 标签 ► 城市史 | 历史人物 ► 尔朱荣
[西周] 周懿王迁都避犬戎患
周懿王迁都避犬戎患是西周中期应对西北部族威胁的重要政治军事行动,反映了西周王朝与周边民族的长期博弈。以下从背景、经过、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历史背景1. 犬戎的崛起:犬戎属西戎分支,活跃于今陕甘一带,时间 ► 2025-06-29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镐京
[三国] 董卓乱政焚洛阳
董卓乱政焚洛阳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中的重大历史事件,集中体现了董卓集团的残暴统治与汉末皇权崩溃后的乱局。以下是基于《后汉书》《三国志》等史料的详细分析:一、董卓入京与专政背景1. 外戚宦官之争的恶果:189年汉时间 ► 2025-06-26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董卓
[夏商] 南庚迁都避灾异
商王南庚迁都避灾异是商朝中期一次重要的都城迁徙事件。根据《竹书纪年》和甲骨文记载,南庚将都城自庇(今山东郓城北)迁至奄(今山东曲阜),这一决策与当时频发的自然灾害和政治动荡密切相关。历史背景与动因:1. 时间 ► 2025-06-24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南庚
[明朝] 明成祖迁都北京
明成祖朱棣于1421年正式将明朝首都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决策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多重考量。 1. 巩固北方边防:元朝残余势力(北元)长期威胁明朝边境,北京靠近长城防线,便于皇帝直接指挥边防。朱棣以“天子守国门”时间 ► 2025-06-22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明成祖
[晋朝] 洛阳在晋代的地位
洛阳在晋代(265—420年)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地位,尤其在西晋(265—316年)时期更是全国的中心都城。以下从多个方面详细分析洛阳的地位与作用: 1. 政治中枢:西晋首都 - 西晋建立后,洛阳被定为首都时间 ► 2025-06-22 | 标签 ► 洛阳 | 历史人物 ► 齐万年
[南北朝] 北魏洛阳城建布局
北魏洛阳城的建布局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城市规划思想,是南北朝时期都城规划的典范。其布局核心继承自魏晋洛阳城,但在孝文帝迁都后(494年)进行了系统性改造,融合了中原传统文化与鲜卑统治需求,具体特点如下:时间 ► 2025-06-17 | 标签 ► 城建布局 | 历史人物 ► 阳城
[夏商] 夏后皋迁都渑池
夏后皋迁都渑池是夏朝中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体现了夏王朝政治中心的转移与地缘战略的调整。根据《竹书纪年》等古籍记载,夏朝第十四任君主皋(又称后皋)将都城从原(今河南济源西北)迁至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这时间 ► 2025-06-16 | 标签 ► 渑池 | 历史人物 ► 太康
唐朝裴度
南北朝王肃
晋朝司马丕
三国荀攸
汉朝耿秉
秦朝司马错
春秋战国郑国渠
西周周公
夏商大禹
清朝提督
清朝年羹尧
明朝明朝
元朝元朝
宋朝岳飞
五代十国李嗣源
唐朝新修本草
隋朝刘焯
南北朝萧宝融
晋朝秦汉
三国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