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

► 永乐大典个人资料 ► 永乐大典历史事件 ► 永乐大典历史百科

永乐大典》是中国最大的一部类书,编撰于明永乐年间,全书22,937卷,11,095册,约3.7亿字。《永乐大典》屡遭浩劫,正本不知去向,副本今存不到800卷,约为原书的4%。《不列颠百科全书》称之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今本篇数: 不足800卷,约为原书的4%

分类: 百科全书

原书卷数: 22877卷

原名: 永乐大典

国家: 明朝

奇闻轶事: 永乐年间修订的《永乐大典》原书只有一部,现今存世的皆为嘉靖年间的抄本。明世宗十分喜欢《永乐大典》,经常随身携带,翻阅查找验方。嘉靖四十一年八月下令抄写了一部。隆庆初告成,原本归还南京。其正本贮文渊阁,副本别贮皇史宬。这套书到乾隆年间存有8,000册,原书则去向不明 - 有可能殉葬于永陵(嘉靖皇帝陵寝)

成书年代: 1408年

成书时间: 1408年

文字: 汉字

版本: 永乐大典

上一位:燕国 | 下一位:元缅战争

解缙与永乐大典

明朝永乐大典

解缙是明朝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也是《永乐大典》编纂的核心人物之一。作为永乐年间的重要文臣,解缙以其博学多才和卓越的文采著称,深受明成祖朱棣

永乐大典编撰完成

明朝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类书,由明成祖朱棣敕令编撰,于永乐六年(1408年)完成。全书共22,877卷(含目录60卷),约3.7亿字,汇集了先秦至

方孝孺忠烈拒草诏

明朝永乐大典

方孝孺忠烈拒草诏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气节事件,发生在明初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攻入南京后。其核心是建文帝的辅臣方孝孺以死拒不屈服

《永乐大典》散佚之谜

明朝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散佚之谜是中国古代文献史上的一大憾事,其成书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由明成祖朱棣命解缙、姚广孝等学者主持编纂,全书22877卷,11095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