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春秋战国 >> 详情

吴起、异地逃亡

朝代:春秋战国 | 时间:2024-05-01 | 阅读:7353次
历史人物 ► 吴起

吴起,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因其在战国时期的英勇表现和独特的作战策略而闻名于世。他是秦国的将军,曾参与了秦国一系列重要的战役,并在其中立下了赫赫战功,被誉为“兵家大师”。

吴起、异地逃亡

然而,吴起的一生并不仅仅是辉煌的战功和功绩,他的人生也充满了曲折和坎坷。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吴起与秦始皇关系日益紧张,最终导致他被逼至离乡背井,逃往异地。

吴起的异地逃亡,被历史学家们认为是秦始皇崇尚绝对统治,不容任何异议的政治打压的一个缩影。作为军事大师和有识之士的吴起,在秦国一统天下之后,曾多次对秦始皇提出忠言,希望他能够慎重处理国家大政,避免采取过于苛刻的统治手段,以免引发民怨和动摇国家根基。然而,秦始皇对批评和反对意见的容忍度极低,他认为权力就是一切,任何人的忠言都只是徒劳无益,因此对吴起的批评和建议置之不理,并开始怀疑吴起的忠诚。

秦始皇对吴起的怀疑和打压逐渐升级,吴起感到了生命的危险,于是决定离开秦国,逃往异地。当时的吴起已经年纪颇高,但他总是保持着军事家的警惕和机智。他精心筹划了逃亡计划,带领身边的亲信和部属,横穿千里险途,躲过了秦国的追捕,最终逃到了燕国的领地。

在燕国,吴起重新开始了新的一生。他不放弃对政治和军事的关注,而是利用燕国的地利和人和,为自己谋取了一个安身立命的机会。他在燕国得到了燕昭王的器重,成为了燕国的元勋,对燕昭王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军事战略建议,为燕国的强盛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吴起的异地逃亡,展现了他坚韧不拔的生存意志和对国家大计的忠诚。尽管他在秦国蒙受了不公和打压,但他并没有气馁和放弃,而是选择了逆境中求生存,为自己争取了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聪明才智,使他成为了一个真正的智者和勇士。

然而,吴起的异地逃亡也是对秦始皇暴政的揭露和警示。他的遭遇表明了封建统治者对异见和批评的打压是多么残酷和无情,以及统治者不能忽视人民的呼声和民意只能适得其反。在历史长河中,吴起的异地逃亡成为了一个永恒的典范和警句,告诉我们要有勇气,要有智慧,要有胆识,不要被逆境压垮,要在逆境中迎难而上,争取新的机遇和出路。

文章标签:

上一篇:蔡泽公 | 下一篇:庞涓:刘邦手下重要将领、与项羽交战中败北

宋璟非攻守小国

春秋战国保甲法

宋璟是唐朝著名的政治家,位列"开元盛世"名相之一,与姚崇并称"姚宋"。关于"非攻守小国"这一表述,史籍中并未直接记载宋璟有此明确主张,但可以从其政治

孟子倡民贵君轻

春秋战国孟子

孟子提出的"民贵君轻"思想是儒家政治哲学的重要创新,主要体现在《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论述中。这一思想体系包含以下核心内涵:

晏子巧谏齐景公

春秋战国孔子

晏子(晏婴)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以机敏善辩、敢于直谏著称。《晏子春秋》中记载了他多次劝谏齐景公的典故,展现了其“以滑稽匡正君过”的智慧

介子推割股奉君

春秋战国介子推

介子推"割股奉君"的故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忠君典故,主要记载于《左传》《史记》等典籍,但不同文献的记载存在差异,其历史真实性也存在争议。以下是基于

吴起变法遭戮

春秋战国吴起

吴起变法是战国初期楚国的一场重大政治改革,其失败与吴起本人被杀(约公元前381年)是楚国贵族势力反扑的结果。以下从背景、内容、失败原因及历史影响

吴起练兵震魏楚

春秋战国吴起

吴起练兵震魏楚的典故源自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改革家吴起在魏国和楚国的军事实践,其治军思想与实战成果对战国军事史影响深远。以下从历史背景、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