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夏商 >> 详情

甲骨占卜问鬼神

朝代:夏商 | 时间:2025-07-13 | 阅读:1179次
历史人物 ► 武丁

甲骨占卜是商周时期重要的宗教仪式与政治决策手段,主要通过灼烧兽骨或龟甲产生裂纹(称为“兆”),由贞人(占卜官)解读裂纹形状和走向以判断吉凶。这一过程涉及复杂的礼仪、符号系统和权力象征,其历史细节可从考古发现与甲骨文记载中还原。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甲骨占卜问鬼神

一、占卜材料与制备

1. 选材考究:占卜多用牛肩胛骨或龟腹甲,尤其以南方进贡的龟甲为贵。《周礼》记载“凡取龟用秋时”,需经“攻龟”(削治)工序去除表面胶质。

2. 钻凿制备:在甲骨背面凿出枣核形凹槽与圆形钻窝,使灼烧时裂纹更规整。安阳出土甲骨显示,早期凿孔较深,晚期趋于浅平,反映工艺演变。

二、占卜仪式程序

1. 贞问环节:由商王或贞人提出具体问题,如“旬亡祸”“王田狩获否”等,问题多采用正反对贞形式。殷墟YH127坑出土甲骨显示,重要事项会连续多日占卜。

2. 灼兆与解读:用炽热木枝(“焌”)灼烧钻凿处,裂纹呈现“卜”字形。贞人根据《兆经》等秘典判断吉凶,如“雨兆”多呈树杈状,“丧众兆”则显断裂纹。

三、鬼神信仰体系

1. 祭祀等级:占卜常伴随祭祀,甲骨文显示商王室祭祀对象分三等:

- 上层:上帝、日月星辰

- 中层:先王、先妣

- 下层:自然神(河岳、四方)

2. 人神互动:商王通过占卜构建“天命”合法性,如武丁时期甲骨常见“帝若王”辞例(上帝允诺王权),晚期则更多出现对祖先神的卜问。

四、政治与社会功能

1. 决策依据:甲骨占卜涉及战争、迁都(如盘庚迁殷)、任官等国家大事。《尚书·洪范》记载的“谋及卜筮”制度,实为商周政治传统。

2. 档案管理:刻辞甲骨按“归档”存放,部分刻有“三卜制”标记(初卜、再卜、三卜),显示严谨的流程管控。周原甲骨还出现数字卦画,反映《周易》筮法起源。

五、考古实证与学术争议

1. 分期断代:董作宾根据贞人集团更替将甲骨分为五期,近年碳十四测年显示部分非王卜辞可能早于武丁时代。

2. 文字演化:早期甲骨文象形程度高(如“雨”字作水滴形),晚期趋于线条化,与金文演变脉络相合。哈佛大学藏胛骨上发现朱书未刻文字,证实先书后刻的工序。

六、占卜术的流变

西周中期后,甲骨占卜逐渐被蓍筮取代,但残余影响仍见于春秋时期的“卜尸”仪式(《左传·僖公十五年》)和秦汉“太卜官”设置。东汉谶纬之学中的“河图洛书”传说,亦可视作甲骨占卜的精神延续。

甲骨占卜作为中国早期文明的“意义生成系统”,其符号解读、仪式空间与权力结构的互动,为理解先秦意识形态提供了关键标本。2012年洹北商城发现的卜骨作坊遗址,更揭示出占卜产业化的社会分工现象。

文章标签:甲骨占卜

上一篇:肃顺顾命八大臣 | 下一篇:宗法制确立

伊尹放太甲悔过

夏商伊尹

伊尹放太甲悔过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事件,记载于《尚书》《史记》等典籍,展现了商朝早期的政治权力博弈与治国理念。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1. 历

帝辛暴政亡商

夏商帝辛

帝辛(商纣王)是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其统治因暴政和荒淫无道而备受后世诟病,最终导致商朝灭亡。根据《史记》《竹书纪年》等史料记载,帝辛的暴政主要

有仍氏生少康

夏商有仍氏

"有仍氏生少康"是中国上古传说中有关夏朝中兴的重要记载,出自《左传·哀公元年》等先秦文献。这一记载涉及夏朝自太康失国到少康复国的关键历史脉络,具

甲骨占卜问鬼神

夏商武丁

甲骨占卜是商周时期重要的宗教仪式与政治决策手段,主要通过灼烧兽骨或龟甲产生裂纹(称为“兆”),由贞人(占卜官)解读裂纹形状和走向以判断吉凶。

甲骨占卜问鬼神

夏商武丁

甲骨占卜是商周时期重要的宗教仪式与政治决策手段,主要通过灼烧兽骨或龟甲产生裂纹(称为“兆”),由贞人(占卜官)解读裂纹形状和走向以判断吉凶。

武丁中兴耀四方

夏商武丁

武丁中兴是商朝第23位君主武丁(约公元前1250年—前1192年在位)执政时期出现的盛世,被后世誉为"殷道复兴"的典范。这一时期通过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
友情链接